TOP

胸闷气短别硬扛,这些自救方法要记牢

2025-06-17 15:1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胸口像压了一块石头,气怎么也吸不到底,忍一忍就过去了。”——这是许多人在地铁、办公室、甚至深夜卧室里的真实写照。可现实往往不给“忍一忍”的机会:前一秒还能说话的人,后一秒就可能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甚至失去意识。胸闷气短不是普通的“累”,它可能是心脏、肺、血管、情绪等多重危机的“公共警报”。学会第一时间识别危险、启动自救,才能把“硬扛”变成“巧扛”,把“生死时速”变成“化险为夷”。

一、胸闷气短,到底在“报警”什么?

1.  心脏的“红色警报”

     心绞痛、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心包填塞,都会让胸口出现压榨、撕裂或刀割样的疼痛,并向左肩、下颌、后背放射。心肌梗死常伴冷汗、恶心、濒死感;主动脉夹层则可能出现双侧血压差异、脉搏不对称。

2.  肺的“蓝色警报”

    肺栓塞、气胸、重症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会让氧气交换瞬间受阻。患者常感“吸不到底”,伴口唇发绀、指端发紫,严重时出现意识模糊。

3.  血管的“紫色警报”

    高血压危象、肺动脉高压危象,会让胸骨后闷胀如鼓,血压飙升到200/120 mmHg以上,稍一激动就可能脑出血。

4.  情绪与代谢的“灰色警报”

    惊恐发作、甲亢危象、严重贫血、低血糖,也会让人胸闷心慌,但通常缺乏典型的放射痛或缺氧体征,需要排除“器质性”病变后才能锁定。

二、先分级:把“危险值”算在心里

1.  看时间

    持续>15分钟的压榨痛,含硝酸甘油不缓解,高度怀疑心肌梗死。

2.  看伴随

    大汗、恶心、晕厥、血压骤降,提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单侧肢体麻木、口角歪斜,警惕急性脑卒中。

3.  看体位

    端坐呼吸好转、平躺加重,提示急性左心衰;端坐反而更喘,可能是气胸或肺栓塞。

4.  看指征

    指尖血氧饱和度<90%,或血压<90/60 mmHg,立即启动急救流程。

三、家庭自救“黄金十分钟”

1.  立即呼救:一人拨打120,一人守护患者

清晰报出地址、人数、症状、已用药物,避免重复沟通耽误时间。

2.  体位管理:能坐不躺,能靠不趴

急性左心衰:端坐,双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

气胸/肺栓塞:半坐位,减少患侧活动;

心绞痛:坐位或半卧位,避免用力屏气;

惊恐发作:坐位前倾,双手撑膝,降低过度换气。

3.  气道开放:松、清、吸

松领口、腰带;清口腔异物;家中备制氧机者,立即以3–5 L/min流量吸氧,无设备则打开门窗对流。

4.  药物“对号入座”

心绞痛:硝酸甘油0.5 mg舌下含服,5分钟可重复一次,最多三次;

心梗:在120指导下嚼服阿司匹林300 mg;

哮喘:沙丁胺醇气雾剂2喷,必要时5分钟后重复一次;

高血压危象:若收缩压>200 mmHg且无脑血管病征象,可含服卡托普利12.5 mg;

肺栓塞/气胸:无家庭特效药,关键是快速转运。

5.  监测生命体征

    每2分钟测一次血压、心率、血氧,记录变化曲线,为救护车交接提供依据。

四、不同场景的“个性方案”

1.  地铁/商场

    立即让患者就地坐下,头靠墙壁,避免围观造成缺氧;工作人员协助疏散通道,AED就近取来备用。

2.  夜间家中

    床头常备“救命三宝”:硝酸甘油、阿司匹林、速效救心丸;夜灯常亮,避免跌倒;老人独居可安装一键报警器。

3.  驾车途中

    出现胸闷气短立即靠边停车,拉手刹、开双闪;同车人拨打120,切勿自行驾车去医院,以免途中晕厥酿成二次事故。

4.  高原旅行

    高度>3500米出现胸闷气短,先判断高反还是心源性;立即下降海拔、吸氧、测血氧,必要时口服地塞米松4 mg并下撤。

五、儿童与老人“特殊关卡”

1.  儿童哮喘急性发作

    使用带储雾罐的定量吸入器,确保药物沉积;安抚情绪,避免因哭闹加重缺氧。

2.  高龄老人

    多病共存,硝酸甘油首次半片,防止血压骤降;合并前列腺增生者慎用强效利尿剂,避免急性尿潴留。

六、把急救变预防:日常“护胸四件套”

1.  管住嘴:低盐、低反式脂肪、足量蔬果,每日盐<5 g,油<25 g。

2.  迈开腿: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快走、游泳、骑行均可,运动时心率控制在(170-年龄)次/分以内。

3.  睡好觉:23点前上床,7小时睡眠,睡眠呼吸暂停者佩戴呼吸机。

4.  勤监测: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每日晨起测血压、每周测血糖,每3–6个月复查心电图、颈动脉超声。

七、写在最后:把“硬扛”变成“巧扛”

    胸闷气短从不是“忍一忍”就能过去的小插曲,而是身体发出的最高级别警报。每一次正确的呼救、每一粒及时含服的硝酸甘油、每一次准确的体位调整,都可能把濒临崩溃的生命拉回安全线。请把这篇文章收藏、转发,让更多人学会在关键时刻不硬扛、会自救、懂呼救。愿每一次胸闷气短,都能被及时化解;愿每一个清晨,都能带着平稳的心跳醒来。

(王海燕 遂平县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