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胸闷、头晕别硬扛!这些症状可能是心律失常在敲门!

2025-05-10 15:3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生活中,你是否偶尔会感到胸口像压了块石头般憋闷,或是突然一阵头晕目眩,眼前发黑?这些看似普通的症状,实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心律失常警报"。据统计,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可能经历过心律失常,而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生风险显著上升。

一、心脏的"异常跳动"信号

当心脏出现"乱跳"时,身体会通过多种方式发出警报。最直观的感受是"心慌"——心脏突然"咯噔"一下,或感觉要跳出喉咙,这种异常跳动可能在情绪激动、运动后出现,也可能在安静时突然发作。若伴随眼前发黑、手脚发软,需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

头晕或眼前发黑是大脑供血不足的典型表现。有人仅感短暂眩晕,有人却会突然失去意识摔倒,老年人或低血压患者尤其需要警惕,一次摔倒可能引发骨折等二次伤害。胸口憋闷或疼痛同样不容忽视,当爬楼梯、搬重物时症状加重,或疼痛从胸口蔓延至左肩、后背,且持续超过五分钟不缓解,应立即就医排查心梗风险。

二、容易被忽视的"隐形警报"

有些症状更具迷惑性。比如容易疲劳或气短:平时轻松的家务变得吃力,散步几百米就喘不上气,躺下时呼吸困难需垫高枕头。这些表现常被误认为"年纪大了"或"缺乏锻炼",但若伴随手脚水肿、夜间频繁憋醒,可能与心脏功能下降有关。

突然出冷汗或恶心也值得关注。没有剧烈运动却全身冒冷汗,手心湿冷,同时出现反胃、想吐的感觉,中青年人熬夜后出现此类症状,可能与早搏或阵发性心动过速有关。脉搏异常则是更直接的线索:普通人安静时脉搏每分钟60-100次,若发现节奏忽快忽慢,或连续几次跳得特别快、特别慢,且持续三天以上,建议及时就医。

三、特殊人群的"定制警报"

不同人群的症状表现存在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突然不爱跑跳、写作业时频繁揉胸口,容易被家长误认为"装病偷懒";老年人可能仅有轻微乏力感,但实际已出现房颤等严重问题。孕妇在孕晚期出现心慌多属正常现象,但若伴随血压升高、视物模糊需立即就诊。

睡眠中的异常同样关键。半夜突然惊醒,感觉心脏"咚咚"乱跳,需要坐起来深呼吸才能缓解,这种情况若每月发生超过两次,特别是肥胖人群或打鼾严重者,建议进行睡眠呼吸监测和心电图检查。

四、科学应对,守护心脏健康

出现上述症状不必过度恐慌,但建议记录发作细节:具体时间、持续时长、当时在做什么、是否伴随其他不适。就诊时带上这些记录比简单描述"心慌"更有助于医生判断。普通心电图可能捕捉不到偶发异常,医生会根据情况建议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或心脏超声检查。

心律失常的治疗需遵循个体化原则。对于不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不应盲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而是要针对性治疗其他症状。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射频消融等,具体选择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

日常护理同样重要。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噪音刺激;适度运动但避免过度劳累;饮食清淡,少食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保持平和心态,避免大悲大喜。特别要提醒的是,心律失常患者切忌自行购药服用,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心脏健康关乎生命质量,当身体发出"心律失常警报"时,及时就医、科学应对才是对健康最负责的态度。让我们从关注每一个细微症状开始,守护好这颗"生命之泵"。

(张红瑞 社旗县人民医院 心内科 副主任医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