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许多人会下意识地将其归因于胃病,尤其是当疼痛位于上腹部时。然而,胸痛也可能是心肌梗死(心梗)的早期信号,而心梗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及时识别和救治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解析胸痛与胃病的区别,并重点介绍心梗的前兆症状,帮助大家提高警惕,避免误判。
一、胸痛与胃病的区别:关键识别点
心梗和胃病引起的胸痛在性质、位置、伴随症状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关键区分点:
疼痛性质
心梗疼痛 :通常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压榨性疼痛、闷痛或紧缩感,患者常描述为“胸口压了一块大石头”,并伴有濒死感。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15-30分钟),休息或服用胃药无法缓解。
胃病疼痛 :多为钝痛、灼痛或胀痛,程度相对较轻,与饮食相关(如空腹时胃溃疡疼痛、餐后胃食管反流疼痛),服用抑酸药或胃黏膜保护剂后可缓解。
疼痛位置
心梗疼痛 :多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能向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甚至背部放射。部分患者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尤其是下壁心梗),易被误认为胃病。
胃病疼痛 :集中于上腹部(剑突下方),范围较局限,少数可向背部放射,但不会放射至肩臂或下颌。
伴随症状
心梗 :常伴随冷汗、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心慌、头晕、乏力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典型表现,如牙痛、肩背酸痛(中医认为与心经气血阻滞有关)。
胃病 :多伴有反酸、烧心、打嗝、腹胀等消化道症状,通常无全身性不适。
二、心梗的“伪装”:这些非典型症状更需警惕
心梗并非总是表现为典型胸痛,尤其是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或女性患者,可能以以下“伪装”症状为首发表现:
上腹痛或“胃痛”约15%-30%的急性心梗患者(尤其是下壁心梗)会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常被误诊为胃炎、胃溃疡。若“胃痛”突然发作,程度剧烈且伴随冷汗、呕吐,需高度警惕。
牙痛或下颌痛心脏缺血时,疼痛可能沿神经放射至下颌或牙齿,表现为持续性牙痛,但口腔检查无异常。中医认为“心开窍于舌”,心经气血不畅时可牵连口腔。
肩背酸痛心梗引起的肩背痛多为钝痛或压榨感,常集中在左肩胛区,活动后不缓解,与肌肉劳损不同。
突发乏力或晕厥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可能仅表现为突然的极度乏力、头晕甚至晕厥,这是心输出量骤降导致的脑供血不足。
三、心梗前兆的典型表现
心梗发作前,身体常会发出预警信号,及时发现可挽救生命:
胸痛加重或频率增加既往有心绞痛的患者,若胸痛发作更频繁、持续时间延长(超过15分钟),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提示可能进展为心梗。
静息胸痛以往仅在劳累时出现的胸痛,转为静息或夜间发作,需警惕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
伴随全身症状如大量冷汗(冷汗淋漓是心梗的典型特征)、恶心呕吐(下壁心梗常见)、呼吸困难、濒死感等。
不典型部位的放射性痛如上文提到的牙痛、肩背痛、上腹痛等,尤其当这些症状突然出现且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时。
四、如何应对?牢记“黄金救治时间”
立即就医 :若胸痛持续超过15分钟,尤其是伴随冷汗、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切勿自行驾车前往医院。
保持镇静 :患者应停止活动,平卧或半卧位休息,避免情绪激动。
慎用药物 :未明确诊断前,不要随意服用阿司匹林或硝酸甘油(低血压者禁用)。
五、总结
胸痛≠胃病!心梗的“伪装”能力极强,但通过疼痛性质、位置和伴随症状的差异,仍可初步鉴别。对于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者、中老年人),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上腹痛、牙痛、肩背痛或突发乏力,务必优先排除心梗可能。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早识别、早救治是挽救心肌的关键。
(夏松珍 社旗县朱集镇卫生院 内科 主治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