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房颤发作时,患者会有哪些典型症状?

2025-09-01 10:2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作时,由于心房失去规律收缩、心室率紊乱,身体会出现一系列明显的异常信号。这些症状不仅是身体的“报警”,也能帮助患者及时识别病情、尽早干预。了解房颤的典型症状,对快速应对和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一、最突出的信号:心跳“失控感”

房颤发作时,心跳异常是患者最先察觉的症状,其核心特点是“快、乱、不齐”: 

心跳突然变快:正常成人静息心率为60-100次/分,房颤发作时心室率常飙升至120-180次/分,部分患者能明显感觉到心脏“砰砰跳”,甚至自己摸脉搏时会发现节奏快得“停不下来”。

心跳毫无规律:与运动或紧张时的“整齐加速”不同,房颤的心跳毫无节奏——有时跳得重,有时跳得轻,摸脉搏时会感觉“时快时慢、时强时弱”,就像“杂乱无章的鼓点”。

心悸伴随“悬空感”:很多患者会描述“心脏像要跳出来”“胸口有东西在扑腾”,甚至出现短暂的“心脏悬空”感,尤其在安静状态下(如坐着、躺着),这种异常感觉会更明显。 

二、全身供血不足:从“气短”到“乏力” 

由于房颤时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心脏泵血效率下降20%-30%,全身器官供血不足,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气短喘不上气:即使是轻微活动(如爬楼梯、走路),也可能突然觉得“气不够用”,需要停下来大口喘气。严重时,安静坐着也会感觉胸闷、呼吸困难,这是因为肺部供血减少,氧气交换效率下降。

全身乏力没力气:患者会突然感到四肢酸软、精神萎靡,比如平时能轻松拎的东西,发作时可能“胳膊都抬不起来”。这是因为肌肉供血不足,能量供应跟不上,连简单的动作都变得吃力。

头晕眼前发黑:脑部供血减少时,会出现头晕、头重脚轻的感觉,部分患者可能伴随眼前发黑(黑矇),甚至短暂站立不稳。这是大脑对缺血最直接的反应,尤其在突然起身时更易发生。 

三、隐性症状:容易被忽略的“报警” 

并非所有房颤症状都很剧烈,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不典型表现”,容易被误认为是“没休息好”或“年纪大了”: 

胸部隐痛或压迫感:有些患者不会出现明显胸痛,而是感觉“胸口发闷、有东西压着”,这种不适可能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常被误认为是“消化不良”或“疲劳过度”。

尿频或夜尿增多:少数患者发作时会频繁想上厕所,尤其夜间可能起夜2-3次。这是因为房颤时心脏排血量下降,肾脏血流量暂时增加,导致尿液生成增多,这种症状在老年人中更常见。

焦虑或烦躁:心跳紊乱和身体不适可能引发情绪波动,患者会莫名感到紧张、烦躁,甚至坐立不安。这种“情绪症状”容易被忽略,但其实是身体对异常生理状态的应激反应。

四、症状的“个体差异”:有人“毫无感觉”

值得注意的是,约10%-30%的房颤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被称为“无症状性房颤”。这类患者往往在体检做心电图时才发现病情,尤其多见于老年患者或长期慢性房颤人群。

但“无症状”不代表“无风险”——即使没有感觉,房颤导致的血栓形成、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等危害依然存在。因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以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即使没有不适,也建议定期做心电图检查,避免“隐性房颤”被漏诊。

总结:抓住“发作信号”,及时干预是关键 

房颤的症状虽然多样,但核心特点集中在“心跳乱、供血差”两大方面:从“心跳快而不齐”到“气短乏力”,从“头晕胸闷”到“隐性不适”,这些都是身体在提醒“心脏出了问题”。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突然发作、持续不缓解(超过10分钟),一定要及时就医。早期识别症状、尽早通过心电图等检查确诊,才能及时控制心室率、预防血栓,减少脑卒中、心衰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记住:房颤的症状越明显,越要重视——及时干预,才能让心脏“找回节奏”。

(陈颂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心血管内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