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中,尿液、痰液和脑脊液这三类样本仿佛来自截然不同的世界,各自携带着独特的信息密码。它们不仅是疾病的信使,更是微生物学家追踪病原体的重要线索。面对成分复杂度、菌量天差地别的样本,实验室的“细菌捕手”们发展出了一套精密的差异化策略,针对不同样本特性使出独门绝技,从混沌中捕捉真相。
尿液样本:精准定量的“秩序守卫者”
尿液在正常情况下是无菌的,任何细菌的检出都可能具有临床意义。但尿道口存在正常菌群,容易造成样本污染。因此,尿液细菌检测的核心任务是区分感染与污染。
“捕手”的第一绝技是定量培养。通过精确接种1微升尿液于平板,培养后计算菌落数,形成“菌落形成单位/毫升(CFU/mL)”的定量报告。经典阈值10^5 CFU/mL成为诊断尿路感染的黄金标准:低于此值可能为污染,高于此值结合症状可诊断感染。这种定量能力是尿液检测独有的优势。
第二绝技是高效筛选式培养。使用特殊培养基能抑制非目标微生物或增加目标微生物的生长,从而从混合菌群中分离出目标微生物,使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快速增殖。
第三绝技针对难培养菌。对于使用抗生素后仍症状持续的患者,实验室可能采用含抗生素中和剂的培养基,消除药物残留影响,捕捉“漏网之菌”。
痰液样本:去伪存真的“战场清理师”
下呼吸道本应无菌,但痰液需经口咽部排出,不可避免地沾染大量口咽菌群(如草绿色链球菌、奈瑟菌)。这使得痰培养成为最具挑战性的检测之一,“捕手”的首要任务是评估样本质量并去伪存真。
绝技一:镜检质控先行。通过革兰染色评估鳞状上皮细胞(<10/低倍视野)和白细胞数量,判断样本是否来自下呼吸道。不合格样本直接拒收,避免误导诊断。
绝技二:半定量培养与优势菌分析。采用分级报告(如少量+/中度++/大量+++),重点关注优势菌(尤其是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肺炎链球菌)。正常菌群大量生长仅报告“正常菌群”,而潜在病原菌即使少量也需鉴定药敏。
绝技三:特殊需求特殊对待。怀疑结核时采用抗酸染色和罗氏培养;怀疑真菌感染时延长培养时间并添加沙氏培养基;疑似军团菌感染则需BCYE特殊培养基——灵活策略应对复杂病原谱。
脑脊液样本:极速追踪的“危急预警者”
脑脊液(CSF)检测是微生物实验室的“急诊中的急诊”。CSF通常完全无菌,任何微生物检出都可能危及生命。这里,“速度”和“灵敏度”是核心追求。
绝技一:无菌操作直接镜检。CSF样本量少且珍贵,首先进行革兰染色、印度墨汁染色(隐球菌)或抗酸染色,力争1小时内提供初步报告,为经验治疗指明方向。
绝技二:浓缩增敏提高得率。通过离心沉淀集菌,将微量病原体浓缩于沉淀中,大幅提高涂片和培养阳性率——这是应对低菌量CSF样本的关键技术。
绝技三:多平台并行检测。传统培养仍是金标准,但分子检测(PCR、宏基因组学)和抗原检测已成重要补充。尤其是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病原体的PCR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不受抗生素预处理影响。
绝技四:分级报告制度。初步涂片结果、培养阴性初步报告、最终鉴定与药敏结果分阶段发出,每一条信息都可能改变临床决策流程。
尿液、痰液、脑脊液这三类样本的检测策略,体现了临床微生物学“因材施检”的智慧:尿液重在定量区分,痰液胜在质控去伪,脑脊液优在极速灵敏。这些“细菌捕手”的绝技不仅是技术操作,更是连接样本与诊断、患者与治疗的桥梁。在精准医学时代,它们持续演进,但核心使命不变:从微观世界中捕捉病原线索,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最关键的科学依据。
(余晨晨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检验科 中级检验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