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导尿管就像为排尿困难者开辟的“临时下水道”,在术后康复、重症护理等场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这条“人工通道”若护理不当,可能引发感染、堵塞等风险。掌握科学的家居护理知识,才能让这条“生命线”安全运行。
一、导管固定:防脱是第一要务
导管脱落不仅会导致尿液外漏,还可能损伤尿道黏膜,固定环节需格外注意。
选择专用固定贴,将导管固定在大腿内侧或下腹部,避免随肢体活动过度牵拉。固定位置要松紧适宜,以能容纳一根手指为宜,防止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翻身或活动时,先检查导管长度是否足够,避免因体位变化导致导管被拉扯。卧床时,导管应从大腿上方引出,而非膝下,减少弯折风险。
儿童或躁动患者,可使用约束带适当限制手部活动,但需每2小时松解一次,观察皮肤状况,避免约束过久造成损伤。
二、清洁消毒:阻断感染源头
尿路感染是留置导尿管最常见的并发症,规范清洁能显著降低风险。
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及尿道口周围,女性患者需从前向后擦拭,男性患者要翻开包皮清洁,避免粪便污染。清洗后用干净毛巾或纸巾擦干,保持局部干燥。
每周更换集尿袋1-2次(具体遵医嘱),更换时先关闭导管开关,消毒接口后再连接新尿袋,整个过程避免手部接触接口处。集尿袋应始终低于膀胱位置,防止尿液反流。
观察尿液颜色、性状和量,正常尿液为淡黄色透明状。若出现尿液浑浊、有絮状物或血尿,伴随发热、腰痛等症状,可能是感染信号,需及时就医。
三、导管维护:避免“管道堵塞”
导管堵塞会导致尿液引流不畅,甚至引发膀胱过度膨胀,日常维护需关注细节。
鼓励患者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心肾功能正常者),充足的尿量能冲洗导管内壁,减少结晶沉积。但需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防止膀胱过度充盈。
定期观察导管是否有弯折、受压,引流是否通畅。若发现尿液引流突然减少或中断,可轻轻挤压导管,或调整体位尝试疏通,无效时及时联系医护人员。
不可随意抽拉导管,也不要自行冲洗导管。如需冲洗,必须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使用无菌生理盐水缓慢推注,避免压力过大损伤膀胱。
四、异常处理:这些情况别忽视
居家护理中出现以下问题,需及时采取措施并联系医生:
导管脱出:立即用清洁纱布按压尿道口,减少尿液外漏,及时前往医院处理,切勿自行重新插入。
尿道口出血:轻微渗血可观察,若出血持续或量多,用干净纱布压迫止血并尽快就医。
下腹胀痛:可能是导管堵塞或膀胱痉挛,先检查导管是否通畅,热敷下腹部缓解不适,无效时及时求助。
留置导尿管的家居护理,核心在于“防脱、防堵、防感染”。家属需耐心细致,患者要积极配合,将护理要点融入日常起居。记住,科学护理能让这条“临时通道”既安全又高效,为康复之路保驾护航。
(耿改丽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泌尿外科 主管护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