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体检必做项!心电图到底能查出哪些“心病”?

2025-04-11 17:0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心电图作为体检中的“心脏哨兵”,是筛查心脏疾病最基础且关键的检查手段之一。它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波形变化,能像“翻译官”般解读出多种潜在的心脏异常信号。虽然不能直接显示血管堵塞或心肌细胞坏死等形态学改变,但凭借对电生理特性的敏锐捕捉,仍能为临床提供重要线索。以下是其核心能发现的几类“心病”:

一、心律失常的精准定位

当心脏跳动的节奏、频率出现紊乱时,心电图会第一时间发出警报。比如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00次/分)可能提示发热、贫血或甲亢;而窦性心动过缓(<60次/分)则需警惕甲减、颅内压增高或药物副作用。更复杂的室上性早搏、房颤、室颤等异位节律也能被清晰识别——P波形态异常反映心房激动起源异常,QRS波群增宽提示心室传导延迟,这些特征性改变如同指纹般帮助医生判断心律失常类型及严重程度。对于安装起搏器的患者,还能监测设备工作是否正常。

二、心肌缺血的早期预警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缺氧会在心电图上留下独特印记。典型表现为ST段偏移: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超过0.05mV常提示慢性缺血;若出现弓背向上抬高则可能是急性心梗的前兆。T波低平、双向甚至倒置也是重要佐证,尤其在多个导联同步出现时更具诊断价值。这种动态变化的追踪能力,让医生得以评估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治疗效果,为介入治疗争取时间窗。

三、心肌梗死的病理图谱

急性心梗发生后数小时内,心电图会经历特征性演变:超急性期的高大T波→进展期的ST段弓背抬高伴病理性Q波形成→亚急性期的T波倒置加深→陈旧期的残留Q波。不同部位心肌受损对应特定导联改变(如前壁梗死影响V1-V4导联),结合症状与酶学指标可快速确诊。即使患者无明显胸痛,非ST段抬高型心梗也可能通过微小的ST-T改变被发现,避免漏诊。

四、心脏结构的间接映射

长期高血压导致的左心室肥厚会使QRS电压显著升高(RV5+SV1>4.0mV),同时伴随电轴左偏;而扩张型心肌病则表现为广泛低电压和QRS时限延长。房室肥大引起的继发性改变同样可辨:右心房扩大时P波高尖(肺型P波),左心房负荷过重则出现双峰P波(二尖瓣型P波)。这些形态学线索虽不如超声直观,却能提示需要进一步影像学验证的结构异常。

五、电解质失衡的生物标记

血钾浓度波动直接影响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过程。高钾血症时T波变得尖锐对称呈“帐篷状”,严重者QRS波逐渐增宽直至与T波融合成正弦曲线;低钾血症则表现为U波增高、TU融合及ST段压低。钙离子异常也会干扰传导系统功能,导致PR间期延长或缩短。这些细微变化往往是全身代谢紊乱的早期信号。

六、药物毒性的安全监测

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用药期间定期复查心电图至关重要。例如奎尼丁过量可引起QT间期延长伴尖端扭转型室速;洋地黄中毒会出现特征性的鱼钩样ST-T改变。化疗药物引发的心脏毒性同样可通过QRS低电压、窦性心动过缓等表现提前预警。

值得注意的是,心电图并非万能诊断工具。它无法直接观察冠脉解剖结构,也不能量化瓣膜反流程度,更难以区分功能性与器质性病变。但正是这种局限性造就了其独特优势——作为初筛手段,它能在无创、低成本的前提下锁定可疑目标区域,引导后续精准检查。当您拿到那份布满波浪线的纸质报告时,每一个起伏都可能藏着守护健康的密码,而解读这些密码的钥匙,就握在心血管专科医生手中。

(赵艳丽 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特检科 副主任医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