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从子宫内膜异位症到不孕,你了解多少

2024-09-04 12:5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约为10%-15%,尤其多见于25-45岁女性群体。医学上定义为原本应生长在子宫腔内的内膜组织(包括腺体和间质)异常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最常见的异位区域包括卵巢(约占80%病例)、盆腔腹膜、输卵管、子宫骶韧带等,少数情况下还可能出现在膀胱、肠道甚至肺部等远隔器官。这些异位的内膜组织与子宫内的正常内膜具有相同的生理特性,会随着女性月经周期中的激素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增殖、脱落和出血。但由于异位组织无法像正常经血那样通过宫颈排出体外,血液和碎屑在局部积聚,长期刺激周围组织会引发炎症反应、纤维组织增生、粘连形成,患者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不适、月经异常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约30%-5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会合并不孕问题,在不明原因不孕女性中这一比例可高达40%-60%,已成为影响女性生殖健康的重要疾病因素。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之间存在复杂且多维度的病理生理联系,异位内膜组织可通过多种机制干扰女性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 炎症反应:异位内膜组织周期性出血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铁离子等成分会刺激局部组织产生大量炎症因子,如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炎症介质不仅会直接损伤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影响其纤毛摆动功能和平滑肌蠕动能力,导致精子与卵子在输卵管内的相遇和结合受阻;还会改变盆腔内微环境的酸碱度和渗透压,对精子的活力、存活时间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干扰受精卵的正常分裂和早期发育。

2. 粘连形成: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会促使成纤维细胞增殖并分泌大量胶原蛋白,导致盆腔内器官之间形成致密的纤维性粘连。这种粘连可使输卵管扭曲、僵直甚至伞端闭锁,严重影响输卵管拾取卵巢排出的卵子(拾卵功能)和输送受精卵至子宫腔的能力;当粘连包裹卵巢时,还会限制卵巢的正常活动,阻碍卵泡的成熟和排卵过程,进一步降低受孕几率。

3. 卵巢功能障碍:异位内膜组织若侵犯卵巢皮质,可形成典型的"卵巢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囊肿内反复出血会破坏卵巢正常的卵泡结构和储备功能,导致窦前卵泡和窦状卵泡数量减少,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此外,异位病灶产生的炎症因子和局部代谢产物会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内分泌调节,影响促性腺激素(FSH、LH)的脉冲式分泌,导致排卵时间紊乱、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LUFS)等排卵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4. 免疫系统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存在免疫系统功能紊乱,表现为外周血和腹腔液中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降低、巨噬细胞数量增多且功能异常。NK细胞对清除异常细胞和胚胎着床前的免疫调节至关重要,其活性下降可能导致异位内膜组织的免疫逃逸和持续生长;而过度激活的巨噬细胞会释放大量细胞因子,不仅影响精子的顶体反应和穿透能力,还会对胚胎产生免疫攻击,干扰胚胎在子宫内膜的黏附、侵入和着床过程,增加早期流产风险。

5. 内分泌失调:异位内膜组织自身可合成和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受体及芳香化酶等物质,通过局部"自分泌"和"旁分泌"机制干扰激素平衡。例如,异位病灶中高表达的芳香化酶能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导致局部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引起内膜组织异常增殖;同时,孕激素抵抗现象在异位内膜中普遍存在,使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胚胎着床窗口关闭或缩短,即使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也难以在子宫内成功着床发育。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需根据患者年龄、症状严重程度、病变范围及生育需求制定个体化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辅助生殖技术三大类。药物治疗以抑制异位内膜增殖、缓解症状为目标,常用药物包括:口服避孕药(如屈螺酮炔雌醇片)通过抑制排卵和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使异位内膜萎缩;高效孕激素(如地屈孕酮、甲羟孕酮)可诱导异位内膜蜕膜化并最终凋亡;GnRH激动剂(如亮丙瑞林、戈舍瑞林)则通过下调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造成暂时性闭经(药物性卵巢切除),适用于中重度疼痛患者。手术治疗多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可精准切除或烧灼异位病灶、剥除卵巢巧克力囊肿、分离盆腔粘连,对于年轻有生育需求者,可最大限度保留卵巢和输卵管功能;对无生育需求或重症患者,必要时可行子宫切除术联合双侧附件切除术。当药物和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患者合并严重输卵管损伤、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时,辅助生殖技术成为重要选择,其中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通过将卵子和精子在体外培养成胚胎后直接移植入子宫腔,可有效规避盆腔微环境异常对受孕的影响,研究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IVF的临床妊娠率可达30%-50%,显著高于自然受孕几率。

总结: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保护生育能力的关键。临床研究显示,异位病灶病程长、浸润深,对生殖器官损伤严重且不可逆。因此,女性出现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或月经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到妇科就诊,通过妇科检查、超声检查、血清CA125检测及腹腔镜检查明确诊断。确诊后,患者要与生殖内分泌专科医生充分沟通,根据年龄、病情分级和生育计划选最优治疗策略:年轻轻症患者先药物治疗再积极试孕;中重度患者建议手术后再评估生育能力,必要时尽早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同时,患者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规律适度运动、学会压力管理,虽不能直接治病,但可辅助提高治疗效果和生育成功率。此外,定期随访监测很重要,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争取最佳生育时机。 

(康倍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生殖医学中心)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