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而复杂的妇科疾病,给众多女性带来了痛经、慢性盆腔痛、不孕等问题。在西医临床中,主要是通过手术和激素来治疗,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复发风险。中医视角,主张依据每一位患者实际情况采取辨证治疗,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比较常用的4种方剂,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选择中医治疗方案。
一、常用4种方剂,您听说过吗?
方剂1:少腹逐瘀汤
此方是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属于治疗血瘀证的经典方剂。组方有延胡索、没药、当归、蒲黄、川芎、小茴香、干姜、官桂、赤芍、五灵脂等成分,可起到良好的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之效。对于寒凝血瘀型内异症患者比较适用,患者会出现痛经剧烈、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等症状;通过少腹逐瘀汤可有效缓解痛经,改善盆腔微循环,并有助于促进异位内膜病灶的吸收。
方剂2:血府逐瘀汤
此方同样出自于《医林改错》,被广泛应用于妇科血瘀证的治疗中;该方由桃仁、红花、赤芍、枳壳、桔梗、川芎、柴胡、牛膝、甘草等组成,可起到很好的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对于气滞血瘀型内异症患者,选择此方可从根本上调节气血平衡,有效患者患者的痛经、乳房胀痛、情绪波动大等症状。
方剂3:丹栀逍遥散:
此方是出自《内科摘要》,主要是被用于治疗肝郁血虚脾弱证,该方由柴胡、当归、茯苓、白芍、甘草、薄荷、白术、生姜、栀子、丹皮等组成,具有良好的疏肝解郁、养血健脾、清热凉血作用。对于肝郁化火型内异症患者可以采用此方治疗,可以有效调节内分泌,有助于缓解情绪紧张、改善月经周期和月经量,对缓解痛经、月经提前、量多色红、乳房胀痛、烦躁易怒等症状很有效。
方剂4:桂枝茯苓丸
此方是出自《金匮要略》,由桂枝、桃仁、丹皮、茯苓、赤芍等组成,可起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之效,瘀血阻滞型内异症患者服用桂枝茯苓丸,可以促进异位内膜病灶的吸收,缩小包块,改善盆腔环境,对缓解痛经、盆腔包块等症状具有显著之效。
二、中医治疗思路与效果
中医治疗宫内膜异位症强调辨证施治,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症状等因素,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上述四种方剂,虽然各有侧重,但也都是围绕着活血化瘀这一核心思路展开治疗,正所谓思路选对,事半功倍。
中医治疗内异症的效果,一般都体现在症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上,对于轻度至中度内异症患者,中医方剂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并有助于减少西药的使用,降低复发风险。但对于重度内异症患者而言,可能需要手术和激素治疗,此时中医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以减轻手术后的不适,减少激素治疗的副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疗法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您坚持治疗,耐心调理,此外,在选择中医治疗时,一定要寻求正规中医医疗机构,不可随意。
以上为大家分享了4个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方剂,希望对于您或家人的病情调理有所帮助,但是中医治疗不可盲目,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刘匀慧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妇科二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