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能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甚至可达小指与无名指,常伴有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常感到极度不适,甚至有濒死感。在急救药物不可用的情况下,穴位按摩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来缓解心绞痛的症状。本文将详细介绍几个在心绞痛发作时可以按压的穴位及其操作方法,帮助患者在紧急情况下缓解症状。
一、心绞痛发作时的紧急处理
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 停止活动: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坐下或躺下休息,避免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
2. 保持冷静:尽量保持冷静,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因为情绪激动会加重心脏负担。
3.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如果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以迅速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绞痛。
4. 呼叫急救: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穴位按摩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来缓解心绞痛的症状。
二、缓解心绞痛的穴位
(一)内关穴
1. 位置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2. 操作方法
用大拇指垂直按压内关穴,每次按压3 - 5分钟,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可以反复按压数次,直到疼痛缓解。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络穴,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作用,对于心绞痛引起的胸闷、心悸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效果。
(二)膻中穴
1. 位置
膻中穴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2. 操作方法
可以用大拇指或中指的指腹点揉膻中穴100 - 20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膻中穴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按摩此穴可以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有助于缓解心绞痛引起的胸闷、呼吸不畅等症状。
(三)至阳穴
1. 位置
至阳穴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2. 操作方法
取坐位或卧位,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至阳穴20 - 30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也可以让他人用拇指或按摩工具点压至阳穴,力度由轻到重,持续2 - 3分钟。至阳穴属于督脉,按摩此穴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对于心绞痛引起的背部放射性疼痛及胸部压迫感有较好的缓解效果。
(四)心俞穴
1. 位置
心俞穴位于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 操作方法
俯卧位时,用拇指按压或艾灸此穴10 - 15分钟。心俞穴是心的背俞穴,按摩或艾灸此穴可以补益心气,改善心功能,适合慢性心绞痛患者日常调理。
(五)中府穴
1. 位置
中府穴位于人体的胸部,当第一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2. 操作方法
可以用大拇指或中指的指腹点揉中府穴,每次按压3 - 5分钟,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中府穴是肺经上的重要穴位,具有调气、止咳、平喘、和胃、清热的功效,对于心绞痛引起的胸闷、呼吸不畅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效果。
(六)神门穴
1. 位置
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2. 操作方法
用拇指按压神门穴,每次按压3 - 5分钟,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具有宁心安神、调理心神的作用,对于心绞痛引起的焦虑、心悸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效果。
(七)足三里穴
1. 位置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2. 操作方法
用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每次按压3 - 5分钟,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的作用,对于心绞痛引起的乏力、气短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效果。
三、穴位按摩的注意事项
(一)力度与时间
按压穴位时,力度以微痛或酸胀为度,避免用力过猛。每次单穴按压不超过5分钟。按压时间过长或力度过大可能会导致局部不适或损伤。
(二)禁忌人群
皮肤破损、凝血障碍者避免按压或针灸;孕妇慎用膻中穴。对于有出血倾向或皮肤敏感的患者,应特别注意按压力度和时间。
(三)配合呼吸
按压穴位时可配合深呼吸,吸气时放松,呼气时加压,增强舒缓效果。深呼吸可以帮助放松身体,减轻疼痛感。
(四)及时就医
若按压后症状未缓解,或出现冷汗、恶心、晕厥,需立即停止并拨打急救电话。心绞痛发作时,及时就医是最重要的措施。
(五)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运动,减少心脏负担。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心绞痛的发作。
四、穴位按摩的科学依据
穴位按摩的原理主要基于中医经络学说。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系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穴位是经络上的特殊点,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穴位按摩可以通过神经反射机制,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一)神经反射机制
穴位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神经反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例如,内关穴的按压可以激活迷走神经,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从而减轻心绞痛的症状。
(二)血液循环改善
穴位按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供氧和营养供应。例如,膻中穴的按摩可以扩张胸部血管,改善心肌供血,缓解胸闷和呼吸困难。
(三)心理调节
穴位按摩还可以通过心理调节机制,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例如,按摩内关穴和膻中穴可以产生一种舒适感,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减轻心理压力。
五、结论
心绞痛发作时,穴位按摩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来缓解症状。内关穴、膻中穴、至阳穴、心俞穴、中府穴、神门穴、足三里穴等穴位通过调节气血、疏通经络,有助于缓解胸闷、胸痛等症状。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穴位按摩并不能替代正规的医疗治疗。如果心绞痛症状频繁发作或加重,应立即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心情舒畅,定期体检,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以预防心绞痛的发生。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患者和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心绞痛发作时穴位按摩的作用和方法,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姚京龙 南阳张仲景医院 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