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蛀牙不治会怎样?一场牙齿的"崩塌"之旅

2023-03-24 15:0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颗微小的蛀斑,如同冰川上第一道不起眼的裂痕。它静默地潜伏在牙釉质的深邃处,最初不过是一点色泽的异样或进食时转瞬即逝的酸软。许多人选择忽视这微不足道的信号,认为一次推迟的治疗无伤大雅。然而,蛀牙绝非静止的瑕疵,而是一场持续进展的生物学崩塌。若放任不治,它将沿着既定的毁灭路径,从坚硬的珐琅质出发,途经敏感的牙本质,最终直抵牙齿的灵魂——牙髓,引发一连串远超牙齿本身的连锁灾难。

崩塌之旅的第一站,是牙齿最坚固的堡垒——牙釉质。当口腔中的细菌与糖分相遇,产酸是它们狂欢的必然结果。这些酸性物质日复一日地溶解牙齿最外层的矿物质,导致微观孔隙的出现。最初,这或许只是一个白垩色的斑点,不痛不痒。但堡垒一旦被撕开缺口,侵蚀便再难阻挡。细菌大军长驱直入,攻向第二道防线:牙本质。与坚硬的釉质不同,牙本质质地更软,且密布着通往牙髓的微小管道。至此,症状开始变得不容忽视:冷热酸甜的刺激顺着这些管道直通神经,引发尖锐而短暂的疼痛,这是牙齿发出的第一次郑重警告。

若警告依旧被忽视,崩塌将进入最惨烈的阶段:牙髓失守。当细菌突破重重阻碍,入侵至牙髓腔时,便会引发不可逆的牙髓炎。这个容纳神经血管的组织,在细菌侵袭下从发炎、感染直至坏死。此时,剧烈的、搏动性的、甚至夜间加重的剧痛将成为常态,往往令人难以忍受。然而,一个更诡异的转折是:当牙髓彻底死亡,神经功能丧失,那折磨人的剧痛反而会突然消失。这并非康复的征兆,而是终极灾难前的可怕宁静——牙齿已从内部“脑死亡”,感染正向着更深、更远处扩散。

牙齿的崩塌从未止步于牙齿本身。死亡的牙髓成为细菌无限滋生的温床,脓液在牙根尖端聚集,形成根尖周脓肿。这颗牙齿从此化为一个持续的脓毒灶,细菌及其毒素随时可能涌入血液循环。这是一场悄然启动的全身性威胁。研究证实,牙源性感染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并发症、呼吸道感染乃至不良妊娠结局都存在关联。细菌可能随血液播散,附着在心脏瓣膜上,引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的口腔炎症也会加剧全身的炎症负荷,影响血糖控制与整体健康。

最终,当牙体组织被腐蚀到无法支撑,当牙根在反复炎症中被吸收,牙齿的命运便是松动与脱落。这不仅关乎美观,更关乎功能。一颗牙齿的缺失,会破坏整个牙弓的稳定,邻牙逐渐倾斜,对颌牙过度生长,咬合关系紊乱,咀嚼效率下降,进而增加消化系统负担。至此,最初的微小蛀斑已演变为影响容颜、功能乃至全身健康的复杂问题。

这场崩塌之旅,从头至尾并非不可避免。现代牙科拥有在任一阶段中断此进程的能力:从初期的简单充填,到中期的根管治疗,乃至后期的修复与种植。关键在于及时干预,在每一次崩塌发生前竖起屏障。牙齿是身体最坚硬的器官,却也是最需要精心呵护的脆弱堡垒。倾听它早期的微弱信号,便是守护健康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

(贾艳春 睢阳艳青口腔门诊部 口腔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