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许多人认为只要服用降压药控制住血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你知道吗?有些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其实是由一种叫做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的疾病引起的,这种病不仅难以用普通降压药控制,还可能带来更多健康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这回事,让你更早发现、更早治疗,远离疾病风险。
一、什么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醛症是一种因肾上腺皮质(身体一个产生激素的腺体)自行分泌过多的醛固酮激素,导致体内钠离子过度潴留、钾离子过多排出而造成的疾病。
简单来说:
醛固酮是一种帮助身体调节盐分和水分的激素。
当体内醛固酮过多时,会让身体保留太多盐和水,同时丢失太多钾。
这会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和低血钾。
所以,原醛症是一种可导致血压升高的内分泌疾病,和我们熟知的普通高血压有很大区别。
二、为什么要特别警惕原醛症?
原醛症的发病率在高血压患者中并不少见,有研究显示约5%–15%的高血压患者是由原醛症引起。它常常被忽视,原因包括: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低血钾,也没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疾病信号。
传统降压药对原醛症效果不佳,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
长期高水平醛固酮会损害心脏、肾脏和血管,增加中风和心脏病风险。
但幸运的是,现在医学进步使得原醛症早发现、早治疗成为可能。及时诊断,尤其是针对那些治疗困难的高血压患者筛查原醛症,能有效避免严重并发症。
三、这些症状可能提醒你患有原醛症
1.难治性高血压
最典型信号是高血压持续但服药后控制不佳,使用三种或更多类降压药仍难以达到目标血压。
血压持续高于140/90毫米汞柱,甚至达到160/100毫米汞柱以上;
- 低血钾症状
由于醛固酮过多促进钾排泄,患者可能出现:
肌肉无力、抽筋或感觉手足麻木;
尿多、夜尿频繁;
严重时,可能出现心律失常,甚至瘫痪。
很多人忽略轻微的这些症状,认为是劳累或年龄增长的正常现象,其实正是健康告急的信号。
- 代谢异常
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血糖升高或胰岛素抵抗,也就是说可能出现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这进一步加重心血管风险。
四、如何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由于症状可能与普通高血压相似,只靠症状很难准确判断,科学检测非常重要。常用的诊断步骤包括:
1.筛查:醛固酮/肾素比值(ARR)
这是首选筛查指标。
醛固酮水平异常升高,
肾素水平却异常降低,导致比值增高。
如果这一指标异常,医生会建议进行进一步确认和查找病因。
- 确诊:盐水负荷试验或卡托普利试验
这些试验用于观察体内醛固酮是否存在自主性分泌。
通过给患者大量输注盐水,会抑制正常人体内醛固酮的分泌;
如果醛固酮水平依旧偏高,说明存在异常。
- 分型定位:肾上腺CT/MRI检查与肾上腺静脉取血(AVS)
通过影像学检查找出肾上腺是否有肿瘤或肾上腺皮质增生。
静脉取血帮助医生确定是单侧病变还是双侧病变,为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五、原醛症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案根据病因不同有所区别:
- 手术治疗
如果是单侧腺瘤或局限性增生,建议行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手术;
大约60%-70%的患者经过手术后血压能够恢复正常,甚至不需长期服药。
- 药物治疗
适用于双侧肾上腺增生患者;
常用的药物是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依普利酮;
同时配合其他降压药,双管齐下控制血压和血钾。
- 低盐饮食
控制每日食盐摄入在6克以下;
有助于减少体内水钠潴留,增强药物疗效。
六、谁需要特别筛查原醛症?
血压持续≥160/100毫米汞柱的患者;
服用三种及以上降压药(包括利尿剂)仍未控制血压的患者;
高血压合并低血钾;
影像学检查发现肾上腺意外肿瘤;
有早发高血压家族史或者40岁之前出现脑血管意外;
合并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的高血压患者。
如果你符合以上任一条件,请向医生咨询是否需要进行原醛症的相关筛查。
七、为什么早发现非常重要?
原醛症虽然隐匿,但诱发的高血压更严重,更难控制,且会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
糖尿病、高血脂、心肌肥厚、心律失常等代谢及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中风、心脏衰竭、肾脏损害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
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缩短寿命。
而早发现,早治疗,不但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还能大幅改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甚至实现完全治愈。
八、如何预防
定期监测血压,不要忽略持续升高的血压。
了解家族遗传史,尤其是家族中有年轻人患高血压或脑血管病史。
注意身体信号,比如肌肉无力、手麻、尿量变化等,要及时就医。
规范用药,不要自行停止或更换降压药。
改善生活方式:低盐饮食、适宜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健康体重。
总结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并不是罕见病,在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有一定比例。因其症状隐匿、临床表现类似普通高血压,常常被忽视,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了解原醛症的症状和诊断方法,尤其是当血压异常难控时,不要忽视低血钾的信号,及时到医院筛查原醛症非常关键。现代医学提供了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早期发现原醛症,意味着远离心脑肾的严重损害,收获健康生活。
(徐龙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