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血压难控的潜在原因

2025-04-08 13:2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是引发继发性高血压的重要病因,因发病隐匿、机制复杂,常导致诊疗延误,引发严重心血管并发症。早发现早干预PA,对控血压、改善预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意义重大。本文从筛查指征、诊断流程、治疗选择三方面详细阐述,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一、高危人群筛查

(一)核心指征

1. 难治性高血压:使用3种及以上降压药且达最佳剂量,血压仍未受控的患者,需警惕PA。这类患者血压难控,PA可能是潜在病因。

2. 自发性低血钾:血钾<3.5mmol/L且排除腹泻、利尿剂使用等常见致低血钾原因,应考虑PA。醛固酮分泌增多致肾脏排钾增加,引发低血钾。

3. 肾上腺意外瘤:影像学检查发现直径≥1cm的肾上腺意外瘤,需排查PA,因其可能导致醛固酮异常分泌,引发高血压。

(二)扩展指征

1. 早发高血压:40岁前发病的早发高血压患者,发病年龄不符原发性高血压特点,应鉴别是否为PA,早筛利于及时发现疾病。

2. 高血压家族史:有高血压家族史且一级亲属患病的患者,患PA风险增加。遗传因素在PA发病中有作用,家族聚集性提示需筛查。

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OSA患者交感神经兴奋、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与PA发病机制有关。合并OSA的高血压患者PA患病率高,筛查意义重大。

(三)筛查方法

1. 醛固酮/肾素比值(ARR)初筛:ARR是筛查PA的首选指标,检测血浆醛固酮浓度与肾素活性比值,能初步判断醛固酮分泌是否异常增多。

2. 血钾调整:筛查前需补钾至正常范围。低血钾影响醛固酮和肾素分泌,干扰ARR检测结果,纠正低血钾是确保筛查准确的前提。

3. 药物停用:停用β阻滞剂、ACEI、ARB等影响醛固酮和肾素分泌的药物4周,避免药物干扰RAAS活性,导致ARR检测结果偏差。

二、确诊检查流程

(一)功能验证试验

1. 盐水输注试验:4小时静脉滴注2L生理盐水,扩容抑制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观察醛固酮分泌变化。PA患者醛固酮分泌不受或仅轻微受抑制。

2. 卡托普利试验:口服卡托普利2小时后测血浆醛固酮、肾素等指标。卡托普利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PA患者醛固酮分泌不被或抑制不明显。

3. 确诊标准:试验后醛固酮>10ng/dL,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可确诊PA,此标准诊断准确性高。

(二)分型定位检查

1. 肾上腺腺瘤:CT/MRI显示单侧低密度结节,提示可能是肾上腺腺瘤。AVS检测醛固酮,患侧/对侧比值>4:1,可确诊为单侧肾上腺腺瘤所致PA。

2. 双侧增生:CT/MRI显示双侧肾上腺增粗,AVS检测双侧醛固酮分泌对称,可确诊为双侧肾上腺增生型PA,分型对治疗方案选择意义重大。

(三)基因检测

1. 家族性PA:检测CYP11B1/B2嵌合基因,其异常与家族性PA发病密切相关,有助于明确病因和遗传模式。

2. 青少年PA:检测KCNJ5突变,其在青少年PA患者中较常见,可实现早诊断和精准治疗。

3. 阳性率:家族性病例基因检测阳性率约60%,表明基因检测在家族性PA诊断中价值高,可为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三、精准治疗方案

(一)手术治疗

1. 适应证:AVS确认的单侧肾上腺腺瘤患者,手术是首选,切除腺瘤可去除醛固酮异常分泌源,控制血压和改善症状。

2. 手术方式:多采用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术后恢复速度。

3. 治疗效果:术后血压正常化率约65%,说明手术对单侧肾上腺腺瘤所致PA治疗效果好,能有效控制大部分患者血压。

(二)药物治疗

1. 首选药物: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是首选,常用剂量12.5 - 50mg/日,竞争性抑制醛固酮与受体结合,排钠保钾、降低血压。

2. 替代药物: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依普利酮,其选择性高、对肾功能影响小,保证疗效同时减少不良反应。

3. 联合用药方案:长效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增强降压效果,从多环节调节血压,减少单一药物剂量和不良反应。

(三)长期管理

1. 血钾监测:每月监测血钾,控制目标值在4.0 - 5.0mmol/L。PA患者醛固酮分泌异常易低血钾,定期监测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电解质紊乱。

2. 肾功能评估:每3个月评估一次肾功能(eGFR)。长期高血压和醛固酮增多损害肾功能,定期评估能及时发现病变、调整治疗方案。

3. 生活方式干预:每日钠盐摄入<5g。减少钠盐摄入可降低血容量,减轻心脏和血管负担,利于控血压和维护心血管健康。

PA患者心血管风险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4倍,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应常规筛查ARR,早发现PA。确诊后6个月内完成分型定位检查,以便制定精准治疗方案。使用螺内酯治疗时,要警惕男性乳房发育等副作用,及时调整方案,保障治疗安全有效。

(孟显波 邓州市中心医院 全科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