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王书超:冠心病:中西医内科有话说

2023-11-28 12:3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冠心病的防治方面,中医和西医内科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西医内科对冠心病的认识主要基于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技术。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从而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等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西医内科在诊断冠心病时,通常会采用多种检查方法,如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心电图可以检测心肌缺血的情况;心脏超声可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冠状动脉造影则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部位。

在治疗方面,西医内科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调脂药、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等。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防止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他汀类调脂药可以降低血脂,稳定斑块;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硝酸酯类药物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将球囊或支架送入冠状动脉狭窄部位,扩张血管或支撑血管壁,使血流恢复通畅。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适用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多支血管病变或介入治疗失败的患者。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心痛”“真心痛”等类似病症的记载。中医认为,冠心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年老体衰、寒邪内侵等。其病机主要是心脉痹阻,不通则痛。

中医在诊断冠心病时,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论治。常见的证型有心血瘀阻证、痰浊内阻证、气滞心胸证、寒凝心脉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心肾阳虚证等。例如,心血瘀阻证的患者表现为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舌质紫暗,有瘀斑,脉弦涩;痰浊内阻证的患者则表现为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舌苔浊腻,脉滑等。

中医治疗冠心病强调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中药有活血化瘀药、祛痰化浊药、理气止痛药、温通心阳药、益气养阴药、滋补肝肾药等。例如,丹参、川芎、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药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心绞痛症状;瓜蒌、薤白、半夏等祛痰化浊药可以减少痰浊对心脉的阻塞;檀香、降香、延胡索等理气止痛药可以缓解胸痛;桂枝、附子等温通心阳药可以振奋心阳,增强心脏功能;人参、黄芪、麦冬、五味子等益气养阴药可以改善心肌代谢,增强心脏功能;熟地、山茱萸、枸杞子等滋补肝肾药可以调节机体的整体功能。

除了中药治疗外,中医还注重综合治疗,包括针灸、推拿、食疗等。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缓解心绞痛症状;推拿可以放松肌肉,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食疗则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食物进行调理,如山楂、洋葱、黑木耳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对于冠心病患者有一定的益处。

中医和西医内科在冠心病的防治方面各有优势,二者可以相互补充,协同作战。在冠心病的急性发作期,西医内科的急救措施和药物治疗可以迅速缓解症状,挽救患者的生命。而在冠心病的缓解期和康复期,中医的辨证论治和综合治疗可以调整患者的身体机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的复发。

例如,对于一些经过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后的冠心病患者,虽然血管狭窄得到了改善,但仍可能存在一些不适症状,如胸痛、心悸、气短等。此时,中医可以通过辨证论治,给予中药调理,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促进身体的康复。同时,中医的食疗和养生方法也可以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复发风险。

总之,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内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防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同时,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自我保健,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希望通过这篇科普文章,能让大家对冠心病的中医和西医内科治疗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对冠心病的防治意识。

(王书超 新野县第三人民医院)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4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