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冠心病的中西医综合管理策略解析

2023-10-10 06:1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冠心病,作为心血管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质量和预期寿命。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临床策略。本文将围绕西医诊断方法、中医辨证施治、药物治疗基础、介入与手术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急性期治疗策略、慢性期治疗方案以及康复期综合管理等方面,对冠心病的中西医综合管理策略进行深入解析。

1. 西医诊断方法

冠心病的确诊依赖于一系列科学的检查手段。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简便、常用的方法,尤其是在患者症状发作时,能捕捉到心肌缺血的表现。此外,心电图负荷试验、动态心电图、核素心肌显像、超声心动图、血液学检查、冠状动脉CT以及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成像技术也是重要的诊断工具。其中,冠状动脉造影被誉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能够明确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部位及范围。

2. 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将冠心病归属为胸痹、心悸范畴,认为其发病与机体元气受损、气血失调有关。根据中医理论,冠心病患者常表现为气虚、阴虚、阳虚、血虚以及寒凝、痰阻、血瘀等证型。针对不同证型,中医采取辨证施治的方法,如气虚者选用人参养营汤或炙甘草汤补气养血;阴虚者选用生脉饮或天王补心丹养阴清热;阳虚者选用右归饮温阳散寒;血虚者选用四物汤养血补血;寒凝者选用栝楼薤白白酒汤辛温通阳;痰阻者选用栝楼薤白半夏汤豁痰开结;血瘀者选用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

3. 药物治疗基础

冠心病的基础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物、降脂药物等。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能预防血栓形成;降压药物如美托洛尔、硝苯地平等,能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能降低血脂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此外,中成药如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片等,也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可联合使用以提高疗效。

4. 介入与手术治疗

对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的患者,西医常采用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通过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恢复冠脉血流通畅。手术治疗则主要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即搭桥手术,通过选取优质血管对狭窄区域实施移植,改善心肌血液供应。

5. 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增强心肺功能;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酒和吸烟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保持心理平衡,减轻精神压力,避免情绪波动对心脏的不良影响。

6. 急性期治疗策略

冠心病急性发作时,应迅速给予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同时给予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以及β受体阻滞剂等,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脏负荷。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立即就医接受专业处理。

7. 慢性期治疗方案

慢性期冠心病患者应长期坚持药物治疗,以稳定病情、预防复发。除基础药物治疗外,还可根据中医辨证选用中成药辅助治疗。同时,应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评估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8. 康复期综合管理

康复期冠心病患者应接受综合管理,包括运动训练、营养指导、心理支持等。通过定期参加康复活动,患者可增强身体素质和心脏功能,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此外,中医按摩、针灸等疗法也可作为辅助手段,促进气血流通、缓解心脏症状。

综上所述,冠心病的中西医综合管理策略注重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改善患者病情和生活质量。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坚持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和康复治疗等措施,共同维护心脏健康。

(王栋 社旗县健民医院 心内科 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