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传染病。
一、传播途径
1. 性传播:
无保护的性行为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包括异性性行为和同性性行为。
2. 血液传播:
输入被 HIV 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共用注射器吸毒、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等都可能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3. 母婴传播:
感染了 HIV 的母亲在怀孕、分娩或哺乳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二、症状表现
1. 急性期:
在感染 HIV 后的 2-4 周,部分人可能出现发热、咽痛、盗汗、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一般持续 1-3 周后缓解。
2. 无症状期:
急性期过后,感染者可能进入无症状期,此阶段可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期间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3. 艾滋病期:
当免疫系统被严重破坏时,患者会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如肺孢子菌肺炎、卡波西肉瘤等,表现为长期发热、消瘦、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
三、预防措施
1. 正确使用安全套:
在性行为中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可以有效降低艾滋病的传播风险。
2. 避免共用注射器:
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吸毒,对注射器进行严格消毒。
3. 阻断母婴传播:
感染 HIV 的孕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采取剖宫产等措施,避免将病毒传给胎儿;产后避免母乳喂养。
4. 加强血液管理:
确保血液和血液制品的安全,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使用未经严格检测的血液制品。
四、治疗与关怀
1. 抗病毒治疗:
目前虽然无法根治艾滋病,但通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2. 心理支持:
艾滋病患者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需要社会给予关爱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消除歧视:
减少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营造一个包容、理解的社会环境,有利于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总之,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但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对于艾滋病患者,及时的治疗和关怀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
(李青青 汤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检验科 主管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