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又称短视或近视眼,是指眼睛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过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导致远处物体模糊不清的视力状态。近视的成因复杂多样,既有先天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近视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高度近视(即近视度数超过600度)的遗传倾向更为明显。研究表明,近视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即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近视,子女发生近视的风险会显著增加。这种遗传倾向可能与多个基因的变异有关,属于多基因遗传病。
1.基因变异:近视的发生与多个基因的变异密切相关。这些基因变异可能涉及眼球的生长发育、屈光介质的折射率、眼轴长度等多个方面。当这些基因发生变异时,可能导致眼球的屈光系统出现异常,进而引发近视。
2.遗传模式:近视的遗传模式复杂多样,既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此外,还存在多基因遗传的情况,即多个基因共同作用导致近视的发生。
二、生活习惯因素
除了遗传因素外,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导致近视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生活中,人们长时间面对电子屏幕、缺乏户外运动、用眼姿势不正确等习惯都可能对眼睛造成损害,进而引发近视。
1.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长时间看书、写字、使用电脑或手机等近距离用眼活动,会使眼睛长时间处于调节紧张状态,导致睫状肌疲劳、晶状体变凸等变化,进而引发近视。
2.缺乏户外运动:户外运动有助于眼睛放松和调节,同时阳光中的紫外线还能促进视网膜细胞的新陈代谢和发育。然而,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缺乏户外运动,导致眼睛无法得到充分的放松和调节。
3.用眼姿势不正确:用眼姿势不正确也是导致近视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躺在床上看书、玩手机或电脑等姿势都会增加眼睛的负担,导致眼部肌肉紧张、眼轴变长等变化,进而引发近视。
三、环境因素
1.光线不足或过强:光线不足或过强都会对眼睛造成损害。光线不足时,眼睛需要更加努力地调节才能看清物体;而光线过强则可能刺激眼睛产生不适感和疲劳感。这些都不利于眼睛的健康和发育。
2.阅读字体过小:阅读字体过小也会增加眼睛的负担。当字体过小时,眼睛需要更加努力地调节焦距才能看清文字,这会导致眼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进而引发近视。
3.大气污染:大气污染也是导致近视的一个重要因素。空气中的颗粒物、有害气体等污染物会对眼睛造成刺激和损害,导致眼睛干涩、疲劳等不适感。长期暴露在大气污染环境中还可能影响眼睛的正常发育和功能。
四、近视的发展过程
1.假性近视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原因导致眼睛调节紧张、睫状肌痉挛等变化,使得眼睛在看远处物体时出现模糊感。但此时眼轴长度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因此通过适当的休息和调节可以恢复视力。
2.真性近视阶段:随着假性近视的持续发展或未得到及时纠正和治疗,眼轴长度会逐渐变长导致真性近视的发生。此时即使通过休息和调节也无法恢复视力需要佩戴眼镜或进行其他治疗来矫正视力。
3.高度近视阶段:当近视度数超过600度时即进入高度近视阶段。此时除了视力下降外还可能伴有眼底病变等严重并发症如视网膜脱落、黄斑变性等。这些并发症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失明。
五、预防与控制近视的措施
1.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每隔一段时间就起身活动一下眼睛;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避免躺在床上看书或玩手机等;合理安排用眼时间避免过度用眼导致眼睛疲劳。
2.增加户外运动:户外运动有助于眼睛放松和调节同时阳光中的紫外线还能促进视网膜细胞的新陈代谢和发育。因此建议每天至少进行1-2小时的户外运动。
3.合理饮食:饮食对眼睛的健康也有重要影响。建议多吃富含维生素A、C、E等营养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柑橘类水果等这些食物有助于保护眼睛免受自由基的损害并促进视网膜细胞的发育和修复。
4.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定期的眼部检查对于早期发现和预防近视至关重要。通过检查,可以及时了解眼睛的健康状况,发现潜在的视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对于有家族近视史的儿童和青少年,更应加强监测,以便在近视初期就进行干预,减缓近视的发展速度。
5.控制阅读和屏幕时间:在学习和娱乐中,合理控制阅读和使用电子屏幕的时间,对于预防近视同样重要。建议每阅读40-50分钟后,让眼睛休息10分钟,并尽量保持足够的阅读距离。对于电子设备,应尽量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特别是睡前应减少屏幕的蓝光暴露,以减少对眼睛的刺激。
6.使用护眼工具和设备: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护眼台灯、防蓝光眼镜等工具,可以有效减少对眼睛的伤害。选择合适的照明设备,避免过强或过暗的光线对眼睛造成压力。同时,防蓝光眼镜可以过滤掉电子屏幕发出的有害蓝光,保护视网膜健康。
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运用,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保护我们的视力健康。
(谢宜霖 永城市中心医院 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