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严重关节疾病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患者,关节置换术能够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然而,术后感染作为关节置换术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预防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术前准备
- 患者评估与筛选
在决定进行关节置换术前,医生需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识别感染风险因素。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免疫状态、合并症(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以及近期感染史等。对于高龄、免疫力低下、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给予特别关注,必要时进行干预和管理,以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 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术前给予单剂或短程的抗生素预防性治疗,是减少手术部位感染风险的有效措施。预防性抗生素的选择应基于医院细菌耐药情况,一般推荐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抗生素应在术前0.5-2小时内给予,以确保覆盖整个手术过程和术后早期阶段。对于有过敏史或耐药菌感染风险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抗生素种类。
- 术前皮肤准备
术前皮肤准备对于预防术后感染同样重要。术前一天应进行皮肤准备,去除手术区域毛发,避免损伤皮肤。使用含碘或酒精的消毒剂进行皮肤消毒,确保消毒剂在皮肤上作用足够时间。术前再次进行皮肤清洁和消毒,确保手术切口处于最佳无菌状态。
二、术中操作
- 无菌技术
术中无菌技术是预防术后感染的基础。手术室环境、器械和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限制手术室人数,减少人员流动,确保空气质量。术者、助手、护士等参与手术的人员必须穿戴无菌手术衣、口罩、帽子和手套。使用无菌器械和敷料,并确保其在有效期内。术中避免触碰非无菌物品,如需触碰,需重新消毒。
- 手术技巧及器械选择
术者应具备熟练的手术技巧,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组织损伤。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减少软组织剥离,降低感染风险。使用精细的手术器械,减少组织损伤和出血。采用防粘连材料,减少术后粘连,进一步降低感染风险。
- 术中抗生素的应用
术中抗生素的应用是预防术后感染的关键措施之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抗生素应在术前0.5-1小时内开始静脉滴注,以确保术中手术部位抗生素浓度达到有效水平。术中应监测抗生素血药浓度,调整滴注速度和剂量,确保抗生素在术中的有效覆盖。对于手术时间较长或术中出血较多的患者,应适当追加抗生素剂量。
三、术后护理
- 患者监护与护理
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切口状况和引流液情况。一旦发现切口红肿、渗液、疼痛加剧等感染迹象,应立即进行处理。保持手术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沾水,定期使用碘伏等消毒剂对局部进行消毒处理。对于留置引流管的患者,应确保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管留置时间过长,以减少感染风险。
- 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及调整
术后继续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并根据患者的感染风险和药物敏感性,适时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和疗程。同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等炎症指标,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感染。
- 康复锻炼与营养支持
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康复锻炼,如屈伸关节、肌肉收缩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同时,加强营养支持,鼓励患者多摄入富含维生素、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鱼肉、鸡蛋、胡萝卜等,以提高免疫力,促进恢复。
- 疼痛管理
术后疼痛是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因此,应给予患者有效的疼痛管理,如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以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患者舒适度。
四、患者自我管理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患者在术后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等。避免用手触摸手术切口,以免引入细菌导致感染。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以减少细菌滋生。
- 遵医嘱用药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按时按量服用抗生素等预防感染的药物。同时,对于其他慢性疾病的治疗药物,也应按时服用,以控制病情,减少感染风险。
- 合理饮食与作息
术后患者应保持合理的饮食与作息习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优质蛋白的食物,以提高免疫力。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以促进身体恢复。
- 定期复查与随访
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与随访,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复查时,医生会检查手术部位的恢复情况,评估是否存在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风险。随访过程中,医护人员还会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健康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术后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术后患者应严格遵守医嘱,合理安排用药时间,确保药物发挥最大疗效。此外,患者还应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导致病情恶化。在服药期间,若出现任何不适或疑问,应及时与医生沟通,以便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张晶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 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