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俗称“见面传”,以其极强的传染性和对儿童健康的潜在威胁,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通过科学视角,普及水痘的相关知识,包括其病因、症状、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帮助公众尤其是家长和学校提高警惕,科学应对水痘来袭。
一、水痘的基本认识
1、病因与病原体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这种病毒不仅能在初次感染时引发水痘,还能在人体内潜伏多年,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再次激活,导致带状疱疹的发生。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
2、症状表现
水痘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全身不适、咽痛、咳嗽、头痛等前驱症状,随后皮肤出现红色斑疹,逐渐演变为丘疹、水疱,最终结痂脱落。这一过程往往在同一部位同时存在,形成“四世同堂”的独特现象。水疱多呈向心性分布,即躯干、头面部较多,四肢较少。此外,水痘还可能伴有强烈的瘙痒感,若抓挠不当,易引发感染,留下疤痕。
二、水痘的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
水痘病毒主要通过患者的飞沫传播。当水痘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含有病毒的飞沫会悬浮在空气中,被健康人吸入后,就可能引发感染。因此,在人群密集且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水痘的传播速度尤为迅速。
2、直接接触传播
健康人的皮肤直接接触到水痘患者的疱疹液体,也是水痘传播的重要途径。疱疹液体中含有大量的病毒颗粒,一旦接触,极易被感染。这通常发生在与患者的密切接触中,如拥抱、握手或触摸患者的疱疹。
3、间接接触传播
水痘病毒还可以通过被患者污染的物品进行间接传播,如衣物、毛巾、玩具、餐具等。这些物品上可能沾有患者的疱疹液体或呼吸道分泌物,健康人接触后就有可能感染。特别是在幼儿园、托儿所等儿童聚集的地方,间接接触传播的风险更高。
4、其他传播途径
除了上述三种主要途径外,水痘还可以通过母婴传播和输血传播(极为罕见)感染他人。母婴传播通常发生在母亲在分娩前一周内患有水痘的情况下;而输血传播则因现代输血系统有严格的筛查和检测程序,其发生率极低。
三、科学战痘的策略
1. 做到早发现、早隔离
水痘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因此,一旦发现可疑水痘症状,如发热、皮疹等,应及时就诊并隔离治疗。学校应加强晨午检制度,及时发现并隔离患病学生,防止疫情扩散。
2. 接种水痘疫苗
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最有效手段。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有效预防水痘的发生。根据推荐接种程序,儿童应在出生后12~17月龄、2~4岁各接种1剂次水痘疫苗;12月龄~12岁儿童可选择接种2剂次,两剂次之间间隔3个月或更长时间;13岁以上青少年和成人也应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间隔6~10周。
3.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个人卫生是预防水痘的重要措施之一。日常生活中应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等易感部位;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减少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活动。
4. 增强免疫力
增强机体免疫力是抵抗水痘病毒侵袭的关键。平时应多进行体育锻炼,如跑步、游泳等,增强体质;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心情愉悦。
5. 积极治疗与护理
对于已感染水痘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等减少病毒复制;使用炉甘石洗剂等外用药物缓解皮肤瘙痒;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以防感染;注意休息和饮食调理以促进康复。
水痘作为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对公众尤其是儿童的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然而通过科学的认识和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大大降低水痘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共同关注水痘防控工作为儿童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顾乐 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