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这一在现代医学中举足轻重的领域,常常被人们简单理解为“打一针,睡一觉”。然而,事实远比这复杂得多。麻醉学是运用有关麻醉的基础理论、临床知识和技术,以消除患者手术疼痛,保证患者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一门科学。
一、麻醉的基本原理
麻醉的本质是一种可逆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这种抑制导致患者的感觉特别是痛觉的丧失。从医学角度讲,麻醉可以分为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半身麻醉)和局部麻醉。
1.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通过呼吸道吸入、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麻醉药物,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导致患者神志消失、痛觉消失、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全身麻醉适用于颅脑手术、胸腹部大手术等需要患者完全无意识、无痛觉且肌肉松弛的手术。
2.椎管内麻醉:椎管内麻醉,俗称半身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入椎管的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阻滞脊神经根,使其支配区域产生麻痹。这种麻醉方式适用于下肢手术、盆腔手术等。
3.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利用局部麻醉药,如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注射在相应部位,使脊神经、神经丛或神经干以及更细的周围神经末梢受到阻滞,从而使身体的某一部位暂时失去感觉。局部麻醉的特点在于麻醉局限在身体的“局部”,患者的意识是清醒的。
二、麻醉的过程
一台全麻手术通常包括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和麻醉恢复三个阶段。
1.麻醉诱导:麻醉诱导是患者从清醒到“睡眠”的过程。麻醉医生通过吸入、静脉注射麻醉药物等方式,使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会逐渐失去意识,进入睡眠状态。
2.麻醉维持:麻醉维持阶段,患者处于完全麻醉状态。麻醉医生会根据手术需要和患者身体反应来选择药物,维持患者在术中无意识、无痛觉,同时还需要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这一阶段的麻醉药物使用量和维持时间取决于手术的时间长短。
3.麻醉恢复:麻醉恢复期,麻醉医生通过检测和评估,把握时间停用麻醉药物,并使用相关药物使患者身体恢复正常,直到患者完全恢复意识。随着麻醉药物的代谢排出,患者体内的药物浓度逐渐降低,当药物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患者可以恢复自主呼吸,意识也会清醒。
三、术后“醒不过来”的原因
虽然现代麻醉药物的特性已经可以让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很快就能醒来,但仍然有很多原因可能导致患者在术后不能恢复到理想的意识水平。如果术后苏醒时间长达90分钟以上,则被称为术后苏醒延迟。导致术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辩证分析。
1.麻醉药物过量或代谢减慢:
麻醉药物过量:在某些情况下,由于计算错误或操作失误,可能导致麻醉药物用量过多。多余的麻醉药物在体内蓄积,延长了抑制大脑细胞功能的时间,从而导致术后苏醒延迟。
代谢减慢:高龄或体弱患者的肝肾功能可能不全,导致麻醉药物代谢减慢,作用时间延长。此外,某些药物或疾病状态也可能影响麻醉药物的代谢,如肝肾功能受损、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2.大脑供血供氧不足:
麻醉过程管理不善:在麻醉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善,可能导致患者大脑供血供氧不足。例如,低血压、低氧血症等情况都可能导致大脑功能恢复过程减缓。
患者自身原因:患者如果存在血管疾病、贫血等情况,也可能导致大脑供血供氧不足,进而影响术后苏醒。
3.内环境调节紊乱:
二氧化碳蓄积:在麻醉过程中,如果患者通气不足或呼吸抑制,可能导致二氧化碳蓄积。二氧化碳蓄积会影响脑细胞功能恢复,从而导致术后苏醒延迟。
低血糖、低体温:低血糖和低体温也是导致术后苏醒延迟的常见原因。低血糖可能导致脑细胞能量供应不足,而低体温则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药物代谢和脑细胞功能恢复。
4.其他因素:
脑血管意外:在手术中,特别是神经外科手术中,可能对脑组织产生一些冷热刺激,影响脑功能的恢复。此外,患者如果发生脑血管意外,如脑出血、脑梗死等,也可能导致术后苏醒延迟。
药物相互作用:患者如果在术前或术中使用了其他药物,这些药物可能与麻醉药物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麻醉药物的代谢和效果。
心理因素: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可能影响术后苏醒。例如,术前焦虑、紧张等情绪可能导致患者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增加,从而影响术后苏醒。
综上所述,术后苏醒延迟是一个多因素导致的复杂现象,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医疗团队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减少术后苏醒延迟的发生,确保患者能够安全、平稳地度过手术后的恢复期。
(黑晓斌 登封嵩正中医院 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