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又称药物反应,是指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器官和组织异常反应。过敏反应的严重性因人而异,轻者可能出现皮肤红疹、瘙痒等不适症状,重者则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呼吸困难、心率失常、昏厥甚至死亡。因此,正确交代药物过敏史对于避免潜在的过敏反应和严重后果至关重要。
一、药物过敏史的重要性
1.避免严重过敏反应:药物过敏史是医生在开药时的重要参考依据。了解患者对哪些药物过敏,可以帮助医生避免开具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的药物,从而预防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
2.指导药物选择:不同的药物之间存在交叉反应的可能性,即一种药物可能引发对另一种药物的过敏反应。通过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医生可以更谨慎地选择药物,减少交叉反应的风险。
3.保障患者安全:药物过敏不仅影响药物的疗效,还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正确交代药物过敏史,有助于医生制定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二、如何正确交代药物过敏史
1.全面了解自己的过敏史:
回顾病史:在看病之前,回顾自己的病史,特别是过去是否有过药物过敏的经历。如果有,记录下过敏的药物名称、过敏症状以及发生时间。
询问家族过敏史:家族过敏史也是判断个人过敏倾向的重要依据。了解家族成员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有助于医生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过敏风险。
2.详细告知医生:
主动说明:在就诊时,主动向医生说明自己的药物过敏史,包括过敏药物的名称、过敏症状以及严重程度。
提供书面记录:如果可能,带上自己之前的病历记录,特别是药物过敏相关的部分。书面记录可以更直观、准确地反映患者的药物过敏史。
3.注意药物交叉反应:
询问医生:在医生开具新药时,询问药物是否存在交叉反应的风险,特别是与已知过敏药物相关的药物。
谨慎使用新药:在使用新药前,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成分、适应症以及可能的过敏反应。
4.记录过敏史:
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建立自己的健康档案,记录药物过敏史、用药记录以及过敏症状等信息。这有助于在下次就诊时快速、准确地提供药物过敏史。
更新过敏史:每次发生药物过敏后,及时更新自己的过敏史记录,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应对药物过敏的措施
1.立即停药并就医:
停药:一旦怀疑发生药物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
就医:尽快就医,告知医生详细的用药史和过敏症状,以便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2.保持呼吸道通畅:
观察症状:在就医前,观察患者的症状,特别是呼吸情况。如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等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
紧急处理:在必要时,给予患者吸氧,或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紧急处理措施。
3.药物治疗:
抗过敏药物:医生可能会给予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抗过敏药物来缓解症状。但需注意,这些药物也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时仍需谨慎观察。
紧急救治药物:对于已知过敏性休克风险的人群,应随身携带紧急救治药物,如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在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及时使用这些药物可以挽救生命。
4.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监测:在就医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记录过敏症状:详细记录过敏症状,包括发生时间、症状表现以及持续时间等。这有助于医生评估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并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四、高风险人群的特别注意事项
1.儿童、老年人、孕妇和身体虚弱者:这些人群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的风险可能更高。因此,在使用药物时需要更加谨慎,并密切观察身体反应。
2.肝肾功能不全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在使用某些药物时,可能增加过敏反应的风险。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特别注意医生的用药建议和药物说明书的注意事项。
3.心脏病患者:心脏病患者在使用某些药物时,也可能增加过敏反应的风险。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并密切关注身体反应。
五、预防措施
1. 避免过敏原:了解并避免已知过敏原,预防过敏反应。
2. 药物控制:医生可能建议使用药物控制过敏症状,减少过敏原接触。
3. 环境管理:清洁家中灰尘,使用空气净化器,避免养宠物,减少户外活动。
4. 饮食注意:留意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记录食物日记,必要时进行检测。
5. 防护穿戴:户外活动时戴口罩和护目镜,穿长袖衣物减少过敏原接触。
6. 定期检测:定期进行过敏原检测,及时发现并预防新的过敏原。
结语:通过上述预防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几率,提高生活质量。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来说,了解和掌握这些预防方法尤为重要。
(陈慧婷 安阳市人民医院 药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