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领域,麻醉围术期是指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治疗,经过术前准备、麻醉实施、手术进行至术后恢复的一系列时间段。在这个过程中,麻醉作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了无痛、安全和舒适的手术环境。然而,麻醉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这些并发症虽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可能对患者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了解麻醉围术期并发症的避免与处理,对于医护人员和患者都至关重要。
一、麻醉围术期常见并发症
1. 呼吸抑制与呼吸道并发症
全身麻醉药物可能导致呼吸肌松弛,从而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严重时,可能引发呼吸衰竭、呼吸道梗阻和低氧血症等严重并发症。这类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麻醉药物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呼吸肌的直接松弛作用。
2. 循环系统并发症
循环系统并发症包括低血压、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麻醉药物可能抑制心脏功能,导致血压下降和心律失常。这些并发症可能与麻醉药物的种类、剂量和患者的生理状态有关。
3.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部分患者对麻醉药物或药物添加剂产生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疼痛等症状,甚至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
4. 神经损伤
神经损伤是麻醉过程中相对较少的并发症,但一旦发生,可能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长期影响。神经损伤的原因可能包括麻醉针的直接损伤、体位不当或长时间压迫神经等。
5. 认知功能障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老年患者在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这可能与麻醉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手术创伤、应激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
6. 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是麻醉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虽然这一并发症大多在术后短期内可以缓解,但严重时可能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
7. 术后疼痛
术后疼痛是患者在手术后常常面临的问题,可能由手术创伤、麻醉药物撤退等多种因素引起。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还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可告知麻醉医生配置镇痛泵缓解疼痛。
二、麻醉围术期并发症的避免策略
1. 术前评估与准备:不要隐瞒病史,医生需全面评估患者健康状况,预测并发症,制定预防措施,并确保患者术前禁食禁水。
2. 麻醉药物选择与调整: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麻醉药物,调整剂量,避免风险药物,特别关注高风险患者。
3. 监测与调整: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调整麻醉药物,使用监测设备确保患者安全。
4. 呼吸管理:采取措施预防呼吸抑制,使用呼吸机辅助,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恢复。
5. 循环系统支持:给予液体补充和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心率稳定,监测心电图,处理心律失常。
6. 胃肠道保护:术前给予抗呕吐药物,术后指导饮食体位,鼓励早期活动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7. 认知功能保护:减少不必要的长时间或多次麻醉,选择影响小的麻醉药物,术后关注认知功能变化,采用疼痛管理措施提高疼痛阈值。
三、麻醉围术期并发症的处理措施
1. 呼吸抑制和呼吸道并发症处理需确保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给予吸氧和呼吸支持治疗。
2. 循环系统并发症处理应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调整输液速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或电复律,与家属沟通确保理解和支持。
3. 过敏反应处理需立即停止可疑麻醉药物,给予抗过敏治疗,根据反应严重程度使用抗组胺药物或肾上腺素等。
4. 神经损伤处理应评估损伤范围和严重程度,调整手术体位避免压迫神经,可能需要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5. 认知功能障碍处理需确保充分休息和睡眠,采用非药物治疗如认知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调整疼痛管理策略。
6. 恶心呕吐处理需术前和术后监测,轻度给予口服抗呕吐药物,持续或严重情况需静脉给药并评估原因。
7. 术后疼痛处理应考虑疼痛程度和类型,轻度疼痛用非处方止痛药,中度至重度用阿片类药物并调整剂量。
8. 环境调整与心理支持有助于减轻焦虑和压力,促进认知功能恢复,医护人员应提供有效沟通和心理辅导。
9. 定期进行认知功能评估,使用标准化测试工具如MMSE或MoCA,及时发现变化并采取干预措施。
10. 合理营养支持对认知功能保护重要,确保摄入足够维生素和矿物质,维持血糖和电解质平衡。
11. 鼓励患者术后尽早活动和康复训练,促进大脑可塑性,帮助恢复认知能力。
(贾佳 河南省人民医院 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