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领域,脑梗死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介入技术的迅猛发展,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迎来了新的曙光。介入科作为这一领域的先锋,通过先进的血管内治疗技术,为脑梗死患者打通了生命通道,极大地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深入探讨介入科如何运用其独特的技术手段,为脑梗死患者带来希望。
一、脑梗死与介入治疗的必要性
脑梗死,俗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发的疾病。它不仅会导致患者肢体瘫痪、言语不清、认知障碍等严重后遗症,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传统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和开颅手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症状,但往往存在疗效有限、创伤大、恢复慢等缺点。而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高效的治疗手段,为脑梗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介入治疗通过血管内的操作,能够直接到达病变部位,精准地清除血栓、扩张血管或植入支架,从而迅速恢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缺血性脑损伤,降低残疾和死亡的风险。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紧急救治。
二、介入治疗的核心技术
介入治疗脑梗死主要依赖于一系列先进的血管内治疗技术,包括动脉溶栓、机械取栓、球囊扩张和血管内支架置入等。
1. 动脉溶栓:通过导管将溶栓药物直接注入到堵塞的脑血管中,使血栓溶解,恢复血流。这种方法适用于发病时间较短、血栓较小的患者。
2. 机械取栓:利用特殊的取栓装置,通过导管将血栓从血管中机械性地取出。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发病时间较长的患者,能够快速、有效地清除血栓,恢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
3. 球囊扩张:对于血管狭窄引起的脑梗死,可以使用球囊导管对狭窄部位进行扩张,使血管恢复通畅。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改善脑组织的血流灌注,降低再狭窄的风险。
4. 血管内支架置入:对于血管狭窄严重或存在不稳定斑块的患者,可以在狭窄部位植入血管内支架,以支撑血管壁、恢复血流并预防再狭窄。
三、介入治疗的操作流程与优势
介入治疗脑梗死的过程通常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和术后处理三个阶段。
术前准备阶段,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影像学评估,以确定病变部位、血管状况和手术方案。同时,患者需要接受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以减轻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和不适感。
手术操作阶段,医生会在患者的手腕或大腿处的血管中插入一根细长的导管,通过血管导航系统将导管引导至病变部位。然后,根据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手段,如动脉溶栓、机械取栓、球囊扩张或血管内支架置入等。这些操作均需要在X射线透视或血管造影等辅助手段的引导下进行,以确保精准定位和操作安全。
术后处理阶段,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同时,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介入治疗脑梗死具有显著的优势。首先,它能够迅速恢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缺血性脑损伤,降低残疾和死亡的风险。其次,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最后,介入治疗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设计,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总之,介入科作为脑梗死治疗的重要力量,通过先进的血管内治疗技术为脑梗死患者打通了生命通道。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日益广泛,我们有理由相信介入治疗将在脑梗死治疗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程相杰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脑血管介入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