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在老年人群中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医学的进步,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本文将深入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揭开其打通生命通道的奥秘。
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因动脉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进而引发肢体缺血坏死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逐渐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变窄,这一过程称为动脉硬化。当动脉硬化发生在下肢动脉时,会导致血流受限,严重时甚至引发肢体缺血坏死。
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间歇性跛行(行走时因下肢缺血缺氧而出现肌肉疼痛、痉挛或疲乏无力,必须停下休息才能缓解)、静息痛(休息时仍感到下肢疼痛,尤其在夜间更为显著)、无脉症(足背动脉不可触及)、下肢发冷、发麻,以及组织坏死等。这些症状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日常活动,还可能导致行走能力下降、社交活动减少、心理压力增大,甚至需要截肢。
二、介入治疗:打通生命通道的微创手段
随着医学的进步,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介入治疗通过在血管内进行操作,可以有效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液供应,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球囊扩张术:这是一种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医生通过导管将特制的球囊送入狭窄或闭塞的血管部位,然后充盈球囊使其膨胀,以压力扩大狭窄部位,恢复正常血流。该手术适用于治疗下肢动脉硬化导致的局部狭窄或闭塞性病变。
支架植入术:在球囊扩张的基础上,医生会在狭窄的血管段放置一个金属支架,以保持血管的通畅。支架植入术主要用于治疗复杂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特别是那些球囊扩张后仍存在较高复发风险的患者。
溶栓治疗:对于急性下肢缺血的患者,溶栓治疗可以迅速溶解血栓,恢复血流。医生会通过导管将溶栓药物直接注入血栓部位,以达到快速开通闭塞血管的目的。
其他介入治疗技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介入治疗技术被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中,如经皮激光血管成形术、血管内冲击波碎石术等。这些新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提高了治疗效果。
三、介入治疗的优势与挑战
介入治疗具有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成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介入治疗不需要大规模的手术创伤,术后恢复快,大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和高危患者来说,介入治疗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然而,介入治疗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介入治疗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变程度、患者身体状况等。对于完全闭塞或长段闭塞的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效果可能较差。其次,介入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出血、血管损伤等。医生需要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在术中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以降低风险。
四、术前术后的护理与康复
介入治疗的成功并不仅仅取决于手术本身,术前、术后的护理同样重要。良好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术前护理包括身体状况评估、心理护理、患肢护理、皮肤护理、呼吸道管理、饮食护理以及药物调整等。医生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同时,心理护理也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增强自信心。
术后护理则包括体位护理、皮肤护理、活动指导和健康饮食、出血的监测和护理、动脉鞘的护理、预防并发症以及心理护理等。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同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和健康饮食,以促进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五、总结与展望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医学的进步,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通过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溶栓治疗等介入治疗方法,医生可以有效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液供应,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然而,介入治疗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医生需要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在术中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以降低风险。同时,良好的术前术后护理也是确保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王瞻 濮阳油田总医院 介入科 主治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