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妊娠期高血压的识别与居家护理指南

2024-06-03 19:3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妊娠期高血压是指妊娠期间出现的血压升高,通常在孕20周后开始出现,但在分娩后也可以继续存在。这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不仅影响着孕妇的健康,还可能对胎儿的成长发育构成威胁。因此,了解并重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于确保母婴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妊娠期高血压的识别与居家护理指南,帮助孕妇及护理人员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一、妊娠期高血压的识别
妊娠期高血压的识别主要依赖于血压监测、症状观察及尿液检查。以下是识别妊娠期高血压的几种主要方法:

血压监测:孕妇应该每天定时测量血压,特别是在孕后期,每周至少测量一次。如果收缩压大于140mmHg或舒张压大于90mmHg,且在至少两次测量中分别出现,应引起注意;观察症状:妊娠期高血压常常伴随着头痛、视力模糊、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如果孕妇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尿液检查:妊娠期高血压会导致尿蛋白增多,因此孕妇应该定期检查尿液。如果发现尿蛋白增多,应及时就医。

除了以上方法,孕妇还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和超声检查,以全面了解身体状况。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超声检查则可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和羊水量的变化。

二、妊娠期高血压的居家护理指南
妊娠期高血压的居家护理对于控制病情、防止发展为重症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详细的居家护理指南:

保证休息:适当减轻工作或居家休息,保证夜间8~10小时睡眠时间外,白天应有2小时的午休,提倡左侧卧位,有利于增加尿量,改善子宫胎盘的血液循环。

饮食指导:选择高蛋白、多维生素、低脂的食物,保证补充足够的铁和钙剂,除非全身浮肿,一般不严格限盐,但应避免摄取过多的盐腌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禽类等。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建议,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以控制血压。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调整药物,用药期间向孕妇说明药物的作用,解除顾虑取得配合。

产前检查:加强母儿监测措施,增加高危门诊次数,孕妇及家属应识别出现持续头痛、上腹疼痛、眼花、恶心、呕吐或面部及手背浮肿等症状,一旦发现必须立即就诊。

心理护理:主动关心孕妇,耐心解答提问,帮助熟悉住院环境,解除患者焦虑心理,鼓励孕妇参加孕妇学校、瑜伽等课程,以放松心情,减轻压力。

观察症状:每天定时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密切关注孕妇是否出现头痛、视力模糊、上腹部疼痛等症状,如有异常,应立即就医。

适量运动:在医生建议下,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以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注意避免腹部受撞击,不提过重物件。

清洁卫生:怀孕期间,汗腺及皮脂腺分泌增多,阴道分泌物也增多。因此,孕妇应勤洗澡、勤洗外阴、勤换内衣,保持体表清洁。

远程胎儿监护:使用远程胎儿监护仪,实时监测胎儿胎心、宫缩、胎动,及时了解胎儿宫内状况,如发现胎儿缺氧情况,应及时就医。

三、注意事项
· 及时就医:如果居家护理病情未能控制或中、重度病例,一般需要住院处理。住院期间,孕妇应接受医生和护士的监测,确保母婴安全。

· 心理调适:妊娠期高血压可能导致孕妇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此时,家人的理解、支持与陪伴尤为重要。共同学习相关知识,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参与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心理压力。

· 控制体重:孕妇在保证营养的同时,还应控制好体重,避免过度肥胖。过度肥胖会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

四、结语
妊娠期高血压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但通过科学的管理与治疗,大多数准妈妈都能顺利度过这段特殊时期。定期的产检、合理的饮食与运动、以及积极的心态,是守护母婴健康的三大法宝。让我们携手努力,为每一个新生命的到来保驾护航。同时,也提醒孕妇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卢存兰 清丰县妇幼保健院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