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式,以其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显著的特点,在医学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就像一位精准的“管道工”,能够深入人体内部,用最小的创口,打通堵塞的“生命通道”。以下将详细揭秘介入手术如何实现从堵塞到畅通的转变。
一、介入手术的定义与原理
介入手术,全称为介入性放射学手术,是一种在医学影像设备(如X线、CT、MRI等)的引导下,通过导管、导丝等介入器材,对人体内的病变部位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其原理主要是利用导管等介入器材,将药物、栓塞剂、支架等直接输送到病变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二、介入手术的类型与应用
介入手术的类型繁多,根据治疗目的和病变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血管介入、非血管介入和综合介入等多种类型。其中,血管介入是最常见的一种,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脑卒中、下肢动脉疾病、外周血管疾病等血管性疾病。
1. 血管介入
球囊扩张术:利用球囊导管对狭窄的血管进行扩张,恢复血流。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治疗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等病变。
支架植入术:在狭窄的血管内植入金属支架,支撑血管壁,防止血管再次狭窄。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治疗。
血管栓塞术:将栓塞剂注入血管,阻断异常血管的血液供应,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肿瘤、血管瘤等疾病。
2. 非血管介入
经皮穿刺引流术:通过经皮穿刺,将引流管插入病变部位,引流积液或脓液,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肝脓肿、肺脓肿等疾病。
经皮穿刺活检术:通过经皮穿刺,获取病变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肿瘤、结核等疾病的诊断。
3. 综合介入
TIPS手术: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IPS),利用介入技术,在肝实质内建立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的人工分流通道,降低门静脉压力,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其他综合介入技术:如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通过介入器材将能量传递到病变部位,使病变组织坏死,达到治疗目的。
三、介入手术打通“生命通道”的过程
介入手术打通“生命通道”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病情和手术风险,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同时,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如备皮、禁食等。
2. 手术操作: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导管、导丝等介入器材,将药物、栓塞剂、支架等直接输送到病变部位。根据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介入手术类型和技术,如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血管栓塞术等。
3. 术后监测与护理: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手术部位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同时,进行必要的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四、介入手术的优势与挑战
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显著等优势,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和负担,提高生活质量。然而,介入手术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如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并发症风险等。因此,在进行介入手术时,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和先进的医疗设备,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效果。
综上所述,介入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式,在打通“生命通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精准的操作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介入手术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许琳辉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介入手术部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