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闫国和:疝气:外科学角度的科普解析

2023-09-13 05:1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引言

疝气,俗称“小肠气”,是普外科临床上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它是指人体内的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的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疝气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相当高,据统计,全球总人群的发病率约为3‰—5‰,高于任何一种恶性肿瘤。在我国,每年至少有200万患者需要手术修补疝。因此,深入了解疝气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对于公众的健康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疝气的定义与分类

1.定义

疝气,从医学角度讲,是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的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可以想象一个足球,外皮有一块破损,内胆从破口处鼓起一个包,这个鼓包就是所谓的疝气了。

2.分类

根据疝气的发生部位和类型,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腹股沟疝。其他类型还包括脐疝、切口疝、腰疝、造口旁疝、白线疝等。腹股沟疝是腹外疝的一种,是指腹腔内容物经腹壁裂隙或缺损及薄弱区突出到皮下形成可复性或不可复性包块。

二、疝气的发病机制

疝气的发生机制主要涉及解剖学因素、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

1.解剖学因素

腹股沟区域是腹部和大腿之间的一个自然通道,这个区域没有足够的肌肉层来提供足够的支撑。当腹部压力增加时,如咳嗽、用力排便或排尿等,腹股沟区域就可能发生疝气。此外,腹股沟区是腹前外侧壁的一个相对薄弱的部位,有三层膜:腹膜、腹横肌膜、腹外斜肌腱膜,这使得它更容易成为疝气的发生部位。

2.生理性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和皮肤逐渐失去弹性,这使得腹股沟区域更容易发生疝气。老年人由于组织退化变薄,腹壁强度降低,因此患病率较高。此外,肥胖、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怀孕、重体力运动或活动等增加腹部压力的因素也可能导致疝气的发生。

3.病理性因素

一些疾病如肝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也可能导致腹股沟疝的发生。这些疾病可能通过影响腹部压力或腹壁强度来间接导致疝气的形成。

三、疝气的临床表现

疝气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大多数患者早期可能无明显不适,仅在腹股沟区出现一个小鼓包,不痛不痒,因此容易被忽视。随着病程的延长,肿块可能逐渐增大,并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有些患者可出现肠粘连、肠梗阻,甚至发生嵌顿,未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绞窄、肠坏死的严重情况,甚至危及生命。

1.易复性疝

临床中最多的类型是易复性疝,这种疝在站立时突出,睡下(仰卧)后可以消失,可以有局部的坠胀感。易复性疝通常可以很容易地还纳回腹腔。

2.嵌顿疝

有时疝会突然增大,伴有明显的疼痛,而且很难推回腹腔内,这时称为嵌顿疝。嵌顿疝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疝环较小而腹压突然增大,疝内容物强行扩张疝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因疝囊颈的弹性收缩,又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嵌顿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内容物发生血运障碍,最后坏死,形成绞窄疝。

四、疝气的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主要用于减轻坠胀症状,临时应用护腰带、束腹带等有一定帮助。但这些方法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可能延误治疗,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愈疝气的唯一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传统的开放手术或微创的腹腔镜手术。

3.开放手术

开放手术是通过切开腹壁,直接暴露疝部位,进行复位和修补的手术。这种手术创伤较大,出血较多,恢复较慢,但复发率低、疼痛小。一般只需住院1-2天,但伤口愈合缓慢,可能留下较明显的疤痕。

4.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是在腹壁上钻几个小孔,将腹腔镜和其他器械插入腹腔内,通过电视屏幕观察和操作,进行复位和修补的手术。这种手术创伤较小,出血较少,恢复较快,基本不留疤痕,复发率低。术后2-3周可恢复一般家庭活动,4周后可进行日常体力劳动。但腹腔镜手术需要全身麻醉,心肺功能差者不宜进行。

5.手术治疗的时机

对于小儿腹股沟疝,一岁内随着发育腹壁强度的增加,有自行愈合的可能性。但超过一岁后,一般需要手术。对于成人腹股沟疝,随着年龄的增长,腹壁变薄和腹压增高,疝不会自愈,只能逐渐加重,需手术修补缺损而治愈。嵌顿时间小于3-4小时,可以尝试复位,但尽早手术探查更明确

结论

疝气作为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其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包括解剖学结构、生理变化、疾病状态以及生活习惯等。尽管疝气的初期可能症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它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显著影响,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因此,对于疝气的认识、预防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闫国和 修武县中医医院 外二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4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