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王云飞:骨质疏松的“早期信号”:如何及时发现?

2024-03-20 16:3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骨质疏松,这个看似无声无息却威力巨大的疾病,正悄然威胁着无数人的健康。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骨质疏松就像一个潜伏的“骨骼杀手”,一旦发病,可能导致骨折、疼痛等严重后果。然而,你知道吗?骨质疏松在早期其实是有一些“信号”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捕捉骨质疏松的早期信号,以及如何进行科学的预防和管理。

一、骨质疏松:骨骼的“隐形杀手”

骨质疏松,又称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的微结构损坏,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它是一种无声无息的疾病,往往在骨量丢失到一定程度、发生骨折或严重疼痛时才被人们察觉。因此,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显得尤为重要。

二、捕捉骨质疏松的早期信号

虽然骨质疏松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还是能够捕捉到一些蛛丝马迹的。以下就是骨质疏松的几种常见早期信号:

1.身高变矮与驼背

随着骨质疏松的进展,脊椎椎体可能发生压缩性骨折,导致脊柱后弯,形成驼背。患者可能会注意到自己的身高逐渐降低,体态也变得不再挺拔。这是因为骨骼受重的原因,一般人体驼背症状越严重,腰背疼的症状也更为明显。如果你发现自己或家人有身高变矮、驼背的情况,就要警惕骨质疏松的可能了。

2.轻微疼痛

骨质疏松早期,患者可能会感到腰背部或全身骨骼的轻微疼痛。这种疼痛在休息时减轻,活动时加重。疼痛是由于骨骼内部结构变化,骨密度降低,导致骨骼支撑力减弱所致。特别是当腰椎内的骨小梁发生微骨折时,就会出现椎骨内的出血,从而引发腰部疼痛。如果你经常感到腰背部或全身骨骼疼痛,且疼痛持续时间较长、难以缓解,就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了。

3.抽筋

骨骼中的钙质流失可能导致血液中钙离子浓度下降,进而引发肌肉神经兴奋性增高,出现抽筋现象。抽筋多发生在手指、足趾以及小腿等部位,表现为肌肉突然紧缩,无法自如活动。如果你经常出现抽筋现象,尤其是夜间抽筋,就要考虑是否与骨质疏松有关了。

4.活动能力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活动能力会逐渐下降。但如果你发现自己或家人在短时间内出现走路无力、上下楼困难等情况,且排除了其他疾病的可能,那么就要警惕骨质疏松了。这是因为骨质疏松导致骨骼支撑力减弱,使得身体在活动时感到力不从心。

5.容易摔倒

骨质疏松患者由于骨骼脆弱,容易发生骨折。而摔倒则是导致骨折的常见原因之一。如果你或家人发现自己最近容易摔倒,或者摔倒后容易出现骨折(特别是桡骨远端和骨颈的位置),那么就要高度警惕骨质疏松了。

6.其他症状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症状外,骨质疏松还可能引发其他一些症状,如乏力、四肢麻木、姿势改变等。这些都是骨质疏松影响肌肉力量和平衡力的表现。如果你发现自己或家人出现这些症状,也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

三、如何科学预防和管理骨质疏松?

既然骨质疏松如此可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和管理它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1.均衡饮食,补充钙质

钙质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之一。因此,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钙质对于预防骨质疏松至关重要。建议每天摄入足够的奶制品、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富含钙质的食物。同时,还可以适量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质的吸收和利用。

2.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有效手段之一。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提高骨骼的密度和强度。建议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和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以免对骨骼造成损伤。

3.定期体检,及时发现

定期体检是发现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进行骨密度检测等检查项目,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骨骼健康状况。如果发现有骨质疏松的迹象,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管理。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骨质疏松同样重要。建议戒烟限酒、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时间久坐等不良习惯。这些措施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

5.遵医嘱进行治疗

如果已经被确诊为骨质疏松患者,就要遵医嘱进行治疗了。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制定。同时,患者还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等。

四、结语

骨质疏松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科学预防和管理,就能大大降低其发病风险。如果你或家人出现上述提到的任何一种或多种早期信号,就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了。记住,健康是生命之本,预防永远胜于治疗!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你已经对骨质疏松的早期信号以及如何预防和管理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这些知识和建议能够帮助你保持骨骼健康,享受美好的人生!

(王云飞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骨病一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4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