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现代医学的重症医学领域,我们常常面临着各种复杂而棘手的病情。当生命处于极度脆弱的状态,每一个治疗决策都至关重要。近年来,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在重症医学中崭露头角,成为了一股神奇的“援手”,而其中扶正祛邪的理念更是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一理念贯穿于中医治疗重症的各个环节,为患者带来了新的生机。
二、中医扶正祛邪理论基础
(一)扶正的内涵
扶正,即扶助正气。正气在人体中相当于一种抵御外邪、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运转的能力。在中医理论中,正气包括了人体的阳气、阴气、气血、脏腑功能等多个方面。《黄帝内经》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强调了正气的重要防御作用。在重症患者中,往往正气极度虚弱,例如一些经历大手术、严重创伤或者长期慢性疾病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他们的气血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此时扶正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如中药的补益气血、调理脏腑方剂,或者艾灸、推拿等外治法,来增强患者自身的抵抗力,提高机体恢复的能力。
(二)祛邪的含义
祛邪,是指祛除病邪。病邪包括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等因素所产生的病理产物,如瘀血、痰饮、湿浊等。在重症医学中,我们常见的感染所引发的脓毒症就是典型的外邪入侵,病邪在体内迅速蔓延,导致炎症反应失控。还有一些患者由于长期卧床等原因,体内易产生瘀血、痰液等病理产物,阻碍了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加重病情。祛邪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利湿等不同治法,针对不同类型的病邪进行针对性的清除。
(三)扶正与祛邪的关系
扶正和祛邪并不是孤立的,二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邪正双方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斗争中。在重症初期,病邪往往来势汹汹,此时如果正气尚足,可以先以祛邪为主,防止病邪进一步深入。但如果正气已经虚弱,单纯祛邪可能会损伤正气,使病情恶化,这时就需要扶正与祛邪兼顾。在疾病的后期,正气大伤,即使病邪已去大半,也应以扶正为主,促进机体的恢复。这种灵活运用扶正祛邪的策略,是中医治疗重症的精髓所在。
三、中医扶正祛邪在重症感染中的应用
(一)扶正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
对于重症感染患者,尤其是那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扶正显得尤为重要。中医通过使用人参、黄芪等补气药物,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现代研究发现,这些药物可以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调节淋巴细胞的功能,从而提高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例如,在一些脓毒症患者的治疗中,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给予人参等扶正中药,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扶正还可以从整体上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患者对抗感染治疗的耐受性,使患者更好地度过感染急性期。
(二)祛邪控制感染源
在重症感染中,祛邪主要是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生的毒素。中医的清热解毒药物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清热解毒药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多种作用。它们可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减轻炎症反应。例如,对于一些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在没有更合适的抗生素选择时,联合使用清热解毒中药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对于感染所引起的高热、烦躁等症状,这些药物也可以起到解热镇静的作用,缓解患者的不适,有利于病情的稳定。同时,对于感染后期体内残留的热毒之邪,如炎症因子等,清热解毒药物可以继续发挥清除作用,防止病情反复。
(三)扶正祛邪结合治疗重症感染的优势
单纯使用西药抗感染治疗,虽然在控制病原体方面有一定效果,但往往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如抗生素的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导致的菌群失调等。而扶正祛邪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在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的同时,减少西药的副作用。例如,在扶正的基础上使用祛邪药物,可以使祛邪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避免因过度祛邪而损伤正气。而且中医扶正祛邪还可以从整体上调节患者的内环境,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中医扶正祛邪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应用
(一)扶正保护脏器功能
在 MODS 中,多个脏器功能受损,机体处于极度虚弱状态。中医通过扶正的方法可以保护和修复受损的脏器功能。例如,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一些具有益气养心作用的中药,如炙甘草汤等,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的泵血功能。对于肝功能受损的患者,使用疏肝理气、滋补肝肾的药物,可以促进肝细胞的再生,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同时,扶正药物还可以调节机体的代谢功能,为受损脏器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维持其基本的生理功能,防止脏器功能进一步恶化。
(二)祛邪减轻脏器负担
MODS 患者体内往往存在着大量的病理产物,如瘀血、内毒素等,这些物质会加重脏器的负担,进一步损害脏器功能。祛邪可以通过活血化瘀、通腑泻下等方法来清除这些病理产物。活血化瘀药物如丹参、川芎等,可以改善微循环,防止血栓形成,减轻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状态。通腑泻下药物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排出肠道内的毒素和积滞,减少内毒素的吸收,从而减轻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的解毒和排泄负担。通过祛邪,可以为脏器功能的恢复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扶正祛邪综合调理 MODS 的整体策略
在治疗 MODS 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扶正祛邪的综合策略。在疾病早期,当炎症反应剧烈,器官功能刚开始受损时,可以在扶正的同时,加强祛邪的力度,如使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法,抑制炎症风暴,减轻脏器损伤。随着病情的发展,当脏器功能逐渐稳定但仍虚弱时,应以扶正为主,适当祛邪,促进脏器功能的修复和恢复。同时,还要注意整体观念,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原发病等因素,灵活调整扶正祛邪的比例,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五、中医扶正祛邪在重症患者康复期的应用
(一)扶正促进身体恢复
重症患者经过急性期的治疗后,身体极度虚弱,处于康复期。此时扶正成为主要的治疗方向。通过饮食调理、中药滋补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气血、调养脏腑。在饮食方面,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适当增加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如山药、枸杞、红枣等。中药方面,可以使用八珍汤等气血双补的方剂,增强患者的体质。同时,配合适当的康复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的运动,在扶正的基础上,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祛邪防止病情反复
康复期患者体内可能仍残留一些病邪,如少量的瘀血、痰浊等。如果不及时清除,这些病邪可能会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再次发作,导致病情反复。可以使用一些化痰、化瘀的中药进行调理,如半夏、陈皮、桃仁等,清除体内残留的病理产物。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因为重症患者在经历生死考验后,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在中医理论中也属于一种“邪”,可以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进行“祛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康复。
六、中医扶正祛邪在重症医学应用中的现代研究与展望
(一)现代研究进展
现代科学技术为中医扶正祛邪在重症医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手段。在药理研究方面,越来越多的中药成分被发现具有明确的作用靶点。例如,黄芪中的黄芪多糖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信号通路,增强机体免疫力。在临床研究方面,多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疾病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指标、脏器功能指标等进行监测,发现中医扶正祛邪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炎症状态、提高脏器功能。同时,在机制研究上,对中医扶正祛邪如何调节机体的免疫、代谢等网络也有了更深入的探索。
(二)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尽管中医扶正祛邪在重症医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中医理论的复杂性使得其在国际上的推广和认可存在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用现代科学语言阐释中医理论。另一方面,中医在重症医学中的规范化治疗方案仍有待完善,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确定不同重症疾病中扶正祛邪的最佳方法和药物选择。展望未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的不断深入,中医扶正祛邪有望在重症医学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重症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提高重症疾病的治愈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七、结语
中医扶正祛邪在重症医学中的应用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一个典范。它以其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重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无论是在重症感染、多脏器功能障碍还是康复期,扶正祛邪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医扶正祛邪在重症医学领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守护重症患者的生命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刘向阳 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 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