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王小敏:长期糖尿病,警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024-05-09 15:1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提起糖尿病,相信很多患者并不陌生,它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的糖尿病患者往往会伴随多种并发症的出现,例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甚至有时会伤害我们的视网膜,这种情况被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表面看来,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而视网膜病变则属于眼科疾病,二者并无密切关联,然而为何还会发生并发症的状态呢?首先要知道,糖尿病是一组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的复杂、严重的慢性疾病。糖尿病并发症可导致眼、脑、心、肾、神经、足等损害,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是糖尿病导致视网膜微血管损害所引起的眼底病变,是一种影响视力甚至致盲的慢性进行性疾病。

通俗来讲,我们的眼睛,就像一台超精密的相机,视网膜是这台相机的感光元件,位于眼底的最内侧。感光元件在黄斑部位密度最高,黄斑管理视网膜80%的视力,如果眼睛这台相机的感光元件(即视网膜)被破坏了,尤其是黄斑部位,那么成像能力就会受到严重破坏。高糖造成血管渗漏和出血,当病变发生在黄斑部位时造成黄斑水肿。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发病率较高,有研究显示,7%的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而且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各个阶段都可能发生,患糖尿病时间越长,患病概率越高。

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现时,患者可能会经历多种症状。起初,患者可能无明显不适,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出现视力模糊、闪光感、视野中出现黑点或暗影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进展缓慢,容易被忽视。此外,在病变的早期阶段,视网膜的小血管可能发生微血管瘤、出血点或渗出,这些变化可能仅影响视力的边缘区域。然而,当病变进展到黄斑部位时,视力下降会变得更加明显。黄斑是视网膜中负责中央视力和颜色视觉的关键区域,因此,黄斑水肿或出血会导致显著的视力下降和扭曲。

如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得不到及时的治疗,病情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导致新生血管的形成。这些新生血管脆弱且不稳定,容易破裂出血,引起玻璃体出血,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视网膜脱离,从而造成永久性视力丧失。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定期进行视网膜筛查非常重要,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1型糖尿病:12岁前诊断的患者,建议从12岁开始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12岁及以后诊断的患者,则建议在初诊时就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

(2)2型糖尿病:诊断时就应及时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这是由于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不典型,可能隐匿多年,诊断时以视力下降为首发症状。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一定要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

(3)妊娠糖尿病:在怀孕前或第1次产检时进行眼部检查,怀孕后每3个月进行1次眼部检查,直到产后1年。

如果患者不幸发生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不要过分焦虑。这种疾病是可防、可治的。目前临床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全身治疗、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玻璃体手术治疗。具体的治疗方式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不同阶段和具体情况来选择的。

1、药物治疗:目前,有几类药物被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旨在减缓其进展并防止视力丧失。这些药物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皮质类固醇和钙通道阻滞剂等。VEGF抑制剂通过抑制异常血管的生长和渗漏来发挥作用,而皮质类固醇则具有抗炎和抗血管生成的效果。钙通道阻滞剂则有助于改善视网膜的血液循环。然而,药物治疗通常需要与其他管理策略相结合,如控制血糖水平、血压和血脂水平,以及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监测病情的变化。

2、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是通过光的热效应,对视网膜进行光凝,使组织蛋白变性凝固,从而阻止反复眼底出血,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改善视网膜缺血缺氧状况,达到控制病情的发展的目的。

3、玻璃体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等,可能需要采取玻璃体手术进行治疗。该手术可以通过切除混浊的玻璃体,清除视网膜前的出血和渗出物,恢复视网膜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总而言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虽然会给身体带来严重危害,但通过定期的筛查、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降低视力损害的风险。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以预防或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王小敏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眼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4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