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王腾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发现,早诊治

2024-06-17 04:2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学技术的进步,糖尿病作为常见病,大家也非常熟悉。由糖尿病导致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下简称“糖网”)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最为严重的致盲杀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1.14亿左右,其中约3700万人发生糖网,也就是说,每3个糖尿病患者中就会有1个发生糖网,其中3个糖网患者中又会有1个面临失明的危险。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发现,早诊治重中之重。

概述

糖网是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所引起的病变,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导致视网膜微血管损伤,包括血管渗漏、阻塞、微血管瘤形成等,进而引发视网膜缺血、缺氧,刺激新生血管生成,最终导致黄斑水肿、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临床上根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志,将糖网分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和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两种类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微血管病变过程

微血管瘤形成与发展

微血管瘤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表现,由于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渗漏至血管外形成。随着病情的发展,微血管瘤数量逐渐增多,面积增大,可导致视网膜局部缺血、缺氧,进而引发视网膜水肿、渗出等病变。

硬性渗出与棉绒斑产生

硬性渗出是由于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蛋白质、脂质等血浆成分渗漏至视网膜组织间隙中形成。

棉绒斑是由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血、坏死,神经纤维肿胀、断裂,形成无结构的细胞外水肿区,呈灰白色。

新生血管形成

新生血管形成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入增殖期的重要标志,由于视网膜缺血、缺氧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释放,导致视网膜及视盘表面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管壁脆弱,易破裂出血,导致玻璃体出血、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以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视力。

那么,我们如何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呢?

防治的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和控制糖尿病。

1、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是防止DR发生的第一步。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视网膜微血管的损伤,影响视网膜的供血和营养状况,引发DR。因此,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通过合理的饮食、规律的运动和药物治疗来控制血糖。同时,定期检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监控血糖控制的状况。血糖控制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DR的发生和发展。

2、定期眼科检查:对于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特别是眼底检查,是早期识别DR的关键。眼底检查可以发现视网膜微血管瘤、硬渗和棉絮斑等DR的早期表现。定期眼底检查对于及早发现问题、早期治疗意义重大。专家普遍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至少1次眼底照相检查,有条件的情况下检查频率可以增加。一旦发现这些征象,就需要开始治疗,以防止病情进展。同时,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等检查手段,能更精确地评估视网膜的病变程度,为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

3、治疗:对于已经发生DR的患者,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激光光凝、药物治疗和手术。其中,激光光凝疗法是目前DR治疗的主要手段,通过烧灼视网膜,减少视网膜的缺氧情况,阻止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控制病情的发展。药物治疗主要是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抑制新生血管的增生。对于严重的DR,可能需要进行玻璃体手术,清除出血和新生血管,恢复视网膜的位置和功能。

总结: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无声的疾病,常常在不知不觉中侵害患者的视力,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应提高对糖网病的认识和警惕性,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同时,预防高血压、高血脂,适当运动。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糖网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知度。让我们共同努力,关爱眼睛,守护光明。

(王腾飞 西峡县人民医院 眼耳鼻喉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4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