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肺炎护理全知道:助力患者康复的实用指南

2023-09-14 22:5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肺炎是一种常见且可能严重影响健康的呼吸系统疾病,科学合理的护理对于肺炎患者的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关于肺炎护理的全面科普内容。

一、环境护理
(一)室内温度与湿度调节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肺炎护理的基础。一般来说,室内温度宜控制在 22 - 24℃。合适的温度能让患者感觉舒适,避免因过冷或过热而加重身体的不适感。相对湿度应保持在 50% - 60%,这样的湿度有助于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湿润的黏膜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生理功能,如促进纤毛运动,有利于痰液的稀释和排出,减少呼吸道刺激。可以使用加湿器或除湿器来调节室内湿度,同时注意定期清洁,防止滋生细菌。

(二)通风换气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至关重要。每天应定时开窗通风,至少 2 - 3 次,每次通风时间约 30 分钟。通风可以有效降低室内病原体的浓度,减少空气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数量,降低患者再次感染的风险。在通风时,要注意避免让患者直接吹风,尤其是在寒冷天气,可以将患者转移到其他房间,或者适当遮挡通风口,防止患者受凉,加重肺炎病情。

(三)清洁与安静
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打扫房间,擦拭家具表面的灰尘。肺炎患者抵抗力较弱,灰尘中可能携带的过敏原或病原体容易引发呼吸道刺激或感染。同时,要尽量保持室内安静,减少噪音干扰。安静的环境有利于患者休息,促进身体恢复,特别是对于伴有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而容易烦躁不安的患者。

二、生活护理
(一)休息
充足的休息是肺炎患者恢复体力和增强免疫力的关键。患者应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的身体状况,可适当增加休息时间。对于病情较重、发热或呼吸困难明显的患者,可能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在患者休息时,要确保床铺舒适、整洁,帮助患者调整到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或抬高床头,这样可以减轻呼吸困难,促进肺部通气和换气。

(二)活动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活动。早期可以在床上进行简单的肢体运动,如翻身、屈伸关节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增加活动量,比如从床边坐起到短距离的行走。适度的活动有助于提高呼吸功能和身体的整体耐力,但要注意避免患者过度劳累。活动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心慌、头晕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让患者休息。

三、饮食护理
(一)营养均衡
肺炎患者需要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以支持身体对抗疾病。饮食应包括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蛋白质是修复受损组织和增强免疫力的重要营养素,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和奶制品等优质蛋白质来源。例如,鸡肉富含多种必需氨基酸,是患者补充蛋白质的良好选择;豆腐等豆制品也是优质植物蛋白的来源,适合素食患者。

(二)易消化食物
由于肺炎可能导致患者食欲下降,且消化系统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因此食物应易于消化。可以选择米粥、面条、蒸蛋等软食或半流质食物。这些食物不仅容易被胃肠道吸收,还能减轻胃肠负担。避免给患者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等,以免引起消化不良或加重胃肠道不适,进而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

(三)水分补充
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对于肺炎患者尤为重要。患者因发热、呼吸加快等原因,水分散失较多,而且充足的水分有助于稀释痰液,使其更易咳出。鼓励患者多喝水,每天的饮水量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建议在 1500 - 2000 毫升左右。除了白开水,也可以适量饮用一些果汁,但要注意避免饮用过甜的饮料,以免加重咳嗽。对于不能自主饮水或饮水困难的患者,可能需要通过鼻饲或静脉补液的方式补充水分。

四、呼吸道护理
(一)有效咳嗽咳痰
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方法。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坐位或半卧位,双脚着地,身体稍前倾。先进行几次深呼吸,然后在深吸气末屏住呼吸 2 - 3 秒,之后用力咳出痰液。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咳嗽的力量,更有效地排出痰液。如果患者咳痰无力,护理人员或家属可以在患者呼气时,用双手轻轻按压患者的下胸部或上腹部,帮助增加腹压,促进痰液排出。

(二)拍背
拍背是协助患者排痰的重要方法。在患者咳痰前,可让患者侧卧或坐位,护理人员手指并拢、稍向内合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拍打患者背部,两侧肺部都要拍到,每次拍背时间约 3 - 5 分钟,每分钟拍背频率约 120 - 180 次。拍背的力度要适中,以患者能耐受为宜,通过拍背可以松动痰液,使其更容易咳出。

(三)雾化吸入
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遵医嘱进行雾化吸入治疗。雾化吸入是利用雾化器将药物转化为微小颗粒,患者吸入后可湿润气道、稀释痰液。常用的雾化药物有氨溴索等。在雾化过程中,要指导患者正确呼吸,尽量用口吸气、用鼻呼气,使药物充分到达呼吸道深部。雾化后,要及时协助患者咳痰。

五、病情观察
(一)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脉搏和血压。体温是反映肺炎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要注意体温的变化规律,如发热的类型(稽留热、弛张热等),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对于发热患者,可根据体温情况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温水擦浴、冰袋冷敷等)或药物降温。同时,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和深度,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等表现,呼吸异常可能提示肺部病情加重。脉搏和血压的变化也能反映患者的病情,如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可能是病情恶化的信号。

(二)痰液观察
观察痰液的颜色、性状和量。例如,黄色脓性痰可能提示细菌感染,白色黏痰可能与病毒感染或非感染性炎症有关,而血性痰则可能是肺部组织受损等严重情况的表现。痰液量的突然增多或减少也需要引起重视,增多可能意味着炎症加重,减少可能是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都需要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三)精神状态与意识
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如是否有烦躁不安、嗜睡、精神萎靡等表现。意识状态的改变可能与缺氧、感染中毒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有关。如果发现患者精神或意识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和处理。

六、心理护理
肺炎患者在患病期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烦躁等。一方面,疾病带来的身体不适会让患者感到痛苦;另一方面,对病情的担忧和对康复的不确定也会加重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和家属要多与患者沟通,关心、安慰患者,向他们解释肺炎的治疗过程和预后,让患者了解肺炎是可以治愈的,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儿童患者,可以通过陪伴、玩游戏等方式缓解他们的恐惧心理;对于老年患者,要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关怀。

总之,肺炎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关注患者的环境、生活、饮食、呼吸道、病情和心理等方面,为患者提供全面、细致的护理,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仲丽娜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儿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