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张萌:揭秘抽动症,孩子不自主的“小动作”背后隐藏的秘密

2024-06-12 21:0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时常会注意到孩子们做出一些看似无害却又频繁出现的小动作,如眨眼睛、耸肩、清嗓子等。这些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能是孩子表达情绪或模仿他人的一种方式,然而,当这些动作变得不自主、重复且难以控制时,家长们就需要警惕,这可能是儿童抽动症的表现。本文将深入探讨抽动症,揭示孩子这些不自主“小动作”背后隐藏的秘密。

一、抽动症的定义与症状

儿童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表现为不自主的肌肉运动,如频繁眨眼、挤眉、吸鼻、耸肩、扭颈等,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口出秽语、模仿他人动作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会在紧张、焦虑或疲劳时加剧,而在放松或专注于某项活动时减轻或消失。

抽动症的症状多种多样,轻者仅表现为眼部、面部或头部的抽动,重者可涉及全身各部位的肌肉运动。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情绪波动等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可能对其心理和社会功能造成长远的负面影响。

二、抽动症的成因

抽动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遗传、环境因素、心理压力等都可能是诱发抽动症的原因。

遗传因素:抽动症具有家族聚集性,研究显示,抽动症患者的亲属中,抽动症的发病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这表明遗传因素在抽动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环境因素:不良的社会及家庭环境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抽动症。例如,家庭氛围紧张、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学校压力过大等都可能成为抽动症的触发因素。

心理压力:孩子在面临压力、焦虑或恐惧等情绪时,可能会通过抽动行为来释放内心的紧张感。这种心理压力可能来源于学业、家庭、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

生理因素:一些研究指出,抽动症可能与脑部结构异常、中枢神经递质失衡等因素有关。例如,患者基底节部位尾状核减小,可能引起大脑皮层下的神经回路活动发生调节异常;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过度兴奋或超敏反应也可能导致抽动症状的出现。

三、抽动症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抽动症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观察、神经系统检查等。确诊需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及药物引起的抽动。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抽动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神经递质调节剂,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等,可用于调节患者体内的神经递质水平,从而减轻抽动症状。然而,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副作用和药物依赖。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在抽动症的治疗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等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应对心理压力、改善亲子关系,从而减轻抽动症状。此外,心理教育也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抽动症的认识和接受度。

行为干预:行为干预包括习惯逆转训练、暴露疗法等。这些方法旨在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行为模式,减少抽动行为的发生。例如,通过训练患者意识到并控制自己的抽动行为,逐步减少抽动频率和强度。

家庭与社会支持:家庭和社会环境对抽动症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家长应了解抽动症的症状、成因及治疗方法,为患儿提供关爱、理解和支持。学校、老师、同学和社会各界也应关注抽动症患儿,给予理解和关爱,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抽动症的预防与自我管理

抽动症的预防与自我管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些建议: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增强患者的体质和免疫力,减轻抽动症状。

学会压力管理:教会孩子如何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如通过深呼吸、冥想、放松训练等方法来缓解紧张情绪。

建立积极的心态:鼓励孩子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和自信。这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减少抽动行为的发生。

寻求专业帮助:当抽动症状严重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时,应及时就医并寻求专业帮助。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等综合手段,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张萌 开封市儿童医院 神经内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4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