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保障健康的重要手段。作为儿科护士,我深知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也了解家长们对于疫苗接种的种种疑问和担忧。
一、疫苗接种的基本概念
疫苗是一种通过人工方法制备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品。它含有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抗原成分,通过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从而预防相应传染病的发生。疫苗接种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预防措施,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各国政府广泛推荐和使用。
二、儿童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儿童是传染病的高发人群,由于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弱。因此,通过疫苗接种,可以有效提高儿童的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同时,儿童疫苗接种也是构建群体免疫屏障的重要一环,有助于减少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三、儿童疫苗接种的程序
儿童疫苗接种程序依据年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流行情况制定。国内疫苗接种分为计划免疫和自费免疫。计划免疫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等国家规定必须接种的疫苗。自费免疫则是家长自愿选择的疫苗,如流感疫苗等。
具体的疫苗接种程序如下:
1.出生时: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第一针。
2.1月龄: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
3.2月龄: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一针。
4.3月龄: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二针和百白破疫苗第一针。
5.4月龄: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三针和百白破疫苗第二针。
6.5月龄:接种百白破疫苗第三针。
7.6月龄:接种乙肝疫苗第三针和A群流脑疫苗第一针。
8.8月龄:接种麻疹疫苗第一针。
9.1.5-2岁:接种百白破疫苗加强针、麻疹疫苗加强针和乙脑疫苗。
10.3岁:接种A群流脑疫苗第二针。
11.4岁: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加强针。
12.6岁:接种白破疫苗加强针、乙脑疫苗加强针和A+C群流脑疫苗。
四、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
1.接种前准备:家长在带孩子接种疫苗前,应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如有发热、腹泻、皮疹等症状,应暂缓接种。同时,家长应携带孩子的预防接种证,以便记录接种情况。
2.接种时配合:在接种疫苗时,家长应配合护士的操作,让孩子保持安静,避免剧烈哭闹。对于较大的孩子,家长可以事先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了解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接种后观察:接种疫苗后,家长应留在接种点观察30分钟左右,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回家后,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如有发热、红肿、硬结等症状,应及时咨询就医。
4.接种禁忌症:有些孩子可能因为患有某些疾病或处于特殊状态而不能接种疫苗。如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肾脏病、肝脏病等疾病的孩子,以及过敏体质的孩子等。家长在带孩子接种疫苗前,应咨询护士,了解孩子的接种禁忌症。
五、疫苗接种的常见反应及处理
疫苗接种后,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的反应,如发热、红肿、硬结、疼痛等。这些反应通常是正常的免疫反应,家长不必过于担心。以下是一些常见反应的处理方法:
1.发热:接种疫苗后,孩子可能会出现低热或中度发热。这是疫苗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的正常反应。家长可以给孩子多喝水,适当减少衣物,以物理降温为主。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体温较高,应及时就医。
2.红肿、硬结:接种疫苗后,注射部位可能会出现红肿、硬结等症状。这是疫苗刺激局部组织产生的正常反应。家长可以用热毛巾轻轻敷在红肿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红肿消退。同时,避免用手抓挠注射部位,以免引起感染。
3.疼痛:接种疫苗后,孩子可能会感到注射部位疼痛。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安慰和鼓励,让他们知道这是正常的反应。如果疼痛持续不减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4.过敏反应:极少数孩子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休克等。这是严重的过敏反应,家长应立即带孩子就医,进行紧急处理。
六、疫苗接种的误区与解答
1.误区一:疫苗接种会让孩子生病
解答:疫苗接种不会让孩子生病。疫苗中的抗原成分只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而不会引起真正的疾病。有些孩子在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反应,但这些反应通常是正常的免疫反应,而不是疾病。
2.误区二:疫苗接种可以一劳永逸
解答:疫苗接种并不能一劳永逸。疫苗的保护作用是有期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免疫力会逐渐减弱。因此,孩子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多次接种,以保持足够的免疫力。同时,即使接种了疫苗,也不能完全排除感染传染病的风险。因此,家长还需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和防护措施。
3.误区三:自费疫苗不重要
解答:自费疫苗同样重要。自费疫苗虽然不在国家计划免疫范围内,但它们可以预防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如流感、水痘等。这些疾病虽然不像计划免疫中的传染病那样严重,但也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威胁。因此,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护士的建议,选择接种自费疫苗。
总结: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手段。家长应了解疫苗接种的相关知识,按照规定的程序带孩子接种疫苗。同时,家长还需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和防护措施,共同构建群体免疫屏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程倩倩 驻马店市中医院 儿科二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