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透视真相:医学影像中的辐射危害,真的那么可怕吗?”

2023-07-20 01:0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医学的殿堂里,医学影像技术如同一双锐利的眼睛,帮助我们洞察身体内部的奥秘。然而,提及医学影像,很多人脑海中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辐射”二字,并因此心生畏惧。那么,医学影像中的辐射危害,真的那么可怕吗?让我们一起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透视真相。

辐射:双刃剑的利与弊

辐射,这个听起来就让人心生戒备的词汇,在医学影像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X射线、CT扫描等医学影像技术,正是利用辐射的穿透性来生成人体内部的影像。然而,辐射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为我们揭示身体的秘密,也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

辐射剂量:决定危害大小的关键

在探讨医学影像中的辐射危害时,一个核心概念不容忽视——辐射剂量。辐射剂量是衡量辐射危害程度的重要指标,它决定了辐射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般来说,常规的医学影像检查所产生的辐射剂量较小,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例如,拍一次X光胸片的辐射量约是0.1mSv(毫西弗),这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接受的天然辐射量相当。而一次CT扫描的辐射量虽然相对较高,但仍在安全范围内。

然而,如果辐射剂量过大或长期累积,就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高剂量的辐射可能导致皮肤灼伤、脱发、白细胞减少等即时效应,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此外,长期接受辐射还可能增加患癌的风险。

特殊人群:更需关注辐射危害

在医学影像中,孕妇、婴幼儿和长期接受检查的患者等特殊人群对辐射的敏感性更高,因此需要更加关注辐射危害。

孕妇接受辐射检查可能对胎儿的发育造成影响,因此应尽量避免在怀孕期间进行X射线或CT扫描等辐射性检查。婴幼儿由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对辐射的抵抗力较弱,也应尽量减少辐射暴露。而长期接受检查的患者,由于辐射的累积效应,可能增加患癌的风险,因此需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咨询专业医生。

科技进步:降低辐射危害的有效手段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降低辐射危害的有效手段也日益丰富。

一方面,低剂量技术逐渐成为主流。这些技术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减轻对患者的损害。例如,低剂量CT扫描技术通过优化扫描参数和算法处理,实现了辐射剂量的显著降低。

另一方面,新型影像技术如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成像等则完全不使用辐射,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的检查选择。这些技术利用磁场、声波等物理特性进行成像,避免了辐射带来的潜在风险。

辐射防护:守护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医学影像检查中,辐射防护是守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辐射源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医务人员应接受专业的辐射防护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防护措施。同时,患者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检查,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结语

医学影像中的辐射危害并非洪水猛兽,只要我们科学认识、合理使用并加强防护,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其潜在风险。在医学的探索之路上,让我们携手前行,用科技的力量守护生命的健康与美好。

(胡艳芳 兰考县中心医院 医学影像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