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被疾病困扰时,服用药物进行治疗已经成为临床最常用的方案。然而,在服药过程中,想要最大化的发挥药效,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除了用对药物之外,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则是把握好用药的时间。
只有遵循最佳的服药时间对于确保药物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至关重要。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往往与生物节律相关,如激素水平的波动、胃肠道吸收能力的改变以及肝脏和肾脏的代谢与排泄功能等。在最佳时间服药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药物的疗效,同时降低副作用的风险。例如,一些药物需要在饭前或饭后服用,以适应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特点;而某些药物则需要在特定时间段内服用,以符合身体的生物节律。因此,遵循医嘱规定的服药时间,是确保药物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一般来说,不同的药物由于其自身机制以及药效的区别,其用药的时机也会有所不同。
1,宜清晨服用的药物:指清晨起来时服用,在吃早餐前1小时,适宜在清晨服用的药物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长效降压药、长效磺脲类促泌剂、利尿剂、甲状腺激素类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2,宜空腹服用的药物:指在餐前1-2小时或餐后2小时左右服药,例如:肠溶片类药物,该药物在胃液中不易被崩解,只有肠道中才会被吸收,所以一般要求空腹服药。
3,宜餐前服用的药物:指餐前30分钟服药。适宜在餐前服用的药物主要包括胃动力药、质子泵抑制剂、短效降糖药等。
4,宜餐后服用的药物:指餐后15-30分钟服药。适宜在餐后服用的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部分降糖药等。
5,宜睡前服用的药物:通常指睡前15-30分钟服药。适宜在睡前服用的药物主要包括他汀类调脂药、H1抗组胺药、部分哮喘治疗药物等。
6,必要时服药:指根据需要随时服用,如镇痛药、防晕车药、急救药等,可以及时缓解症状或进行抢救。
其次,最重要的还包括每次服用药物的剂量以及频率。不同的药物剂量以及服药频率是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来确定的。因此,在服用任何药物之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下面则列举一些常用药物的服用频率规定:
1.抗生素:一般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抗生素的种类,每日服用2-4次。
2.降压药:长效降压药通常每日一次,短效降压药可能需要每日2-3次。
3.降糖药:长效降糖药每日一次,短效降糖药可能需要每日2-3次,与餐前或餐后服用有关。
4.抗抑郁药:起始剂量较低,每日一次,根据患者反应逐渐调整剂量。
5.他汀类调脂药:通常每日一次,晚上服用效果更佳。
6.非甾体类抗炎药:根据疼痛程度和药物种类,每日2-3次。
7.H1抗组胺药:一般每日一次,睡前服用可减轻嗜睡副作用。
8.哮喘治疗药物:控制药物每日一次,急救药物按需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为一般性建议,具体服药频率应根据药品说明书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在服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最后,不论哪种药物在服用期间,患者一定要遵从医嘱科学用药,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随意更改服药时间,以免影响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在服药期间,应避免饮酒,以免加重药物副作用或影响药物疗效。对于长期服药的患者,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并根据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在服药过程中,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等),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并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
(刘梦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药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