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秋季中医养生小贴士

2023-09-14 19:2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当秋风渐起,金黄的树叶飘落,秋季带着它独有的韵味悄然来临。在这个季节里,中医传统的秋季养生智慧,如同璀璨的明珠,为我们的健康指引着方向。秋季,在中医看来,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过渡时期。气候由热转凉,空气也逐渐变得干燥。此时,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调整。

秋季养生之饮食篇

(一)少辛增酸

秋季应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等,以免加重燥邪对人体的伤害。同时,可适当增加一些酸味的食物,比如柑橘、山楂、葡萄、柚子等,有助于润肺生津、缓解秋燥症状。

(二)多吃白色食物

中医认为,白色食物入肺经,具有滋阴润肺的功效。秋季可多吃一些白色食物,如白萝卜、白菜、莲藕、山药、百合等。这些食物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

(三)适时进补

秋季是进补的好时节,但进补也要因人而异,不可盲目。对于体质虚弱、容易感冒的人,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如鸡汤、鱼汤、羊肉等,以增强体质。但对于体内有湿热或阴虚火旺的人,则不宜过早进补,以免加重病情。

秋季养生之起居篇

(一)调养起居  

调养从清晨开始。秋季气候干燥,但清晨却多是天高气爽,空气清新,一日当中为舒适的时候。早睡早起是好习惯,利于收敛神气,使肺不受秋燥的损害,保持充沛的活力。此外,据有关专家对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时间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此类疾病在秋季发病率较高,而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秋季的适当早起,可缩短或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这对于预防脑血栓发病也是有一定意义的。秋季昼热夜凉温差较大,应随时增减衣服,以防止秋凉感冒。为了提高人体在冬天的御寒能力,呼吸道抵抗力较弱而易患气管炎的人们应特别进行秋季锻炼,以保证机体顺利地从夏热与秋凉“接轨”以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抗寒能力。

(二)适度运动

秋季气候宜人,是进行户外运动的好时机。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可以做一些轻松平缓、活动量小的运动。这样既不会损伤关节,又可以舒展筋骨,提高身体素质。锻炼还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抵御寒冷和疾病的能力,改善心血管系统,增加大脑皮层的灵活性,保持头脑清醒,精力充沛。运动后胃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加,可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如慢跑、做运动、打太极拳、行走、登山、打乒乓球、羽毛球等,适合秋季运动,可以根据你的爱好进行选择。

秋季养生之情志篇

中医认为,悲秋过度会损伤肺气,影响身体健康。秋天自然界的萧瑟,使人容易触景生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易在他们心中引起萧条、凄凉、垂暮之感,勾起忧郁的心绪。此时情绪调养应保持安宁平静,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心理上的影响。

情志调节顺应秋气的特性,保持宁而不躁,敛而不泄,清而不浊,神气内敛,做到清静养神,排除杂念,达到心境宁静之状态。秋分过后适逢重阳时节,此时秋高气爽,不宜闭户家中,建议外出游玩,登高远眺,饱览风景,可使人心旷神怡,愁闷全消。

秋季养生之小贴士

(一)预防秋燥

秋燥是秋季最常见的问题之一,要注意预防。除了饮食上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外,还可以使用一些保湿护肤品,保持皮肤的湿润。

(二)防止感冒

秋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要注意加强预防。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同时,要注意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三)注意饮食卫生

秋季气温适宜,细菌容易繁殖,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避免食用过期变质的食品。在烹饪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避免偏食和挑食。

中医秋季养生,传承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智慧。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让我们遵循中医的养生之道,从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养,为自己的健康加油助力,迎接一个美好的冬天。

(孙秀丽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