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冲破重症阴霾:康复训练的“黄金法则”

2024-03-26 05:5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医疗领域中,重症疾病常常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灵带来巨大的冲击。然而,当病情得到控制,进入康复阶段时,康复训练就成为了帮助患者重获健康、回归正常生活的关键。今天,作为一名副主任护师,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康复训练的“黄金法则”,帮助大家冲破重症阴霾。

一、重症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重症疾病可能导致患者身体多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受损,如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等。康复训练的目的就是帮助患者恢复这些受损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通过康复训练,可以增强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呼吸肌力量和耐力,改善氧合,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预防跌倒和骨折;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认知和情感状态,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二、康复训练的时机

过去,人们往往认为重症患者需要在病情完全稳定后才能开始康复训练。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早期康复训练是安全有效的,甚至可以在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期间就开始。

早期康复训练可以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当然,康复训练的开始时机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生命体征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评估,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三、康复训练的“黄金法则”

1. 个性化定制

每个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康复目标都不尽相同,因此康复训练方案必须个性化定制。在制定康复训练计划之前,医生和康复治疗师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功能、认知功能、心理状态等方面,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适合患者的训练方案。

例如,对于一位因脑梗死导致偏瘫的患者,康复训练可能包括偏瘫肢体的运动训练、平衡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对于一位因重症肺炎导致呼吸功能受损的患者,康复训练可能包括呼吸肌训练、胸部物理治疗、有氧运动等。

2. 循序渐进

康复训练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在训练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身体反应和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和难度。如果训练过度,可能会导致患者疲劳、受伤,甚至加重病情;如果训练不足,则无法达到预期的康复效果。

一般来说,康复训练的强度和难度会从低水平开始,然后逐渐增加。例如,在进行肢体运动训练时,开始时可能只是进行简单的关节活动,然后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抗阻运动等。

3. 综合性训练

重症康复训练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运动训练、呼吸训练、吞咽训练、认知训练、心理训练等多个方面。这些训练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和生活能力。

运动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呼吸训练可以提高呼吸肌力量和耐力,改善呼吸功能;吞咽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吞咽功能,预防误吸和肺部感染;认知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心理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康复的信心和积极性。

4. 持之以恒

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家属的持之以恒。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如训练效果不明显、患者出现疲劳和疼痛等。但是,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患者和家属要树立正确的康复观念,认识到康复训练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不能因为短期内看不到效果而放弃。同时,要积极配合医生和康复治疗师的工作,按照训练计划认真进行训练,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四、不同重症疾病的康复训练

1. 脑卒中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重症疾病,常导致患者出现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后遗症。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包括肢体运动训练、言语训练、认知训练等。

肢体运动训练可以通过Bobath 技术、Brunnstrom 技术等方法进行,帮助患者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言语训练可以通过发音训练、语言理解和表达训练等方法进行,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认知训练可以通过注意力训练、记忆力训练、思维能力训练等方法进行,帮助患者恢复认知功能。

2.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患者在病情稳定后,也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呼吸训练等。

有氧运动可以选择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等,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力量训练可以通过哑铃、弹力带等进行,增强肌肉力量;呼吸训练可以通过深呼吸、缩唇呼吸等方法进行,改善呼吸功能。

3. 呼吸系统疾病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康复训练主要包括呼吸肌训练、胸部物理治疗、有氧运动等。

呼吸肌训练可以通过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吹气球等方法进行,增强呼吸肌力量;胸部物理治疗包括胸部叩击、体位引流、振动排痰等,帮助患者排出痰液,改善肺部通气;有氧运动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提高心肺功能。

五、康复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1. 安全第一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确保患者的安全。训练前,要对训练环境和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无安全隐患;训练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身体反应,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训练。

2. 避免过度疲劳

康复训练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耐受情况进行,避免过度疲劳。如果患者在训练后出现明显的疲劳、疼痛等症状,应适当减少训练强度和时间。

3. 预防并发症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压疮等。要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咳痰,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进行下肢的主动和被动运动等。

4. 心理支持

重症疾病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强康复的信心和积极性。

六、家庭在康复训练中的作用

家庭是患者康复的重要支持环境,家属在康复训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属要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训练,学习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的训练。

同时,家属要给予患者关心和照顾,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氛围。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生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重症康复训练是帮助患者冲破重症阴霾、回归正常生活的重要手段。通过遵循康复训练的“黄金法则”,即个性化定制、循序渐进、综合性训练和持之以恒,以及针对不同疾病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同时注意训练中的安全和预防并发症,加上家庭的支持和配合,相信患者一定能够在康复的道路上取得良好的效果,重新拥抱健康和美好的生活。

希望今天的科普能够让大家对重症康复训练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让更多的重症患者能够受益于康复训练,迎来生命的新曙光。

(代宣宣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 重症监护室(ICU)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