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的重症医学科(ICU),住着那些病情危急、生命脆弱的患者。他们不仅要承受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还要面对各种侵入性的治疗和监测措施,身心都遭受着巨大的折磨。其中,镇静镇痛作为缓解重症患者痛苦的重要手段,却常常不被大众所了解。今天,作为重症医学科的主管护师,我就来为大家揭开镇静镇痛的关键知识。
一、重症患者的痛苦之源
1. 疾病本身的折磨
重症患者所患疾病往往严重且复杂。比如,严重创伤患者,骨折带来的剧痛、脏器损伤引发的疼痛,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煎熬着他们。那些患有严重肺部疾病的患者,呼吸困难就像有一双无形的大手,紧紧扼住他们的咽喉,让他们时刻处于缺氧的恐惧之中。还有感染性休克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导致的高热、寒战,肌肉酸痛,仿佛身体里有一团火在肆意燃烧,又像无数根针在扎刺。这些由疾病直接造成的痛苦,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得患者喘不过气来。
2. 治疗措施引发的不适
为了监测和治疗,ICU的患者身上往往连接着各种仪器设备和管路。气管插管,一根细细的管子从口腔或鼻腔插入气管,保证患者呼吸通畅,但这会让患者感觉喉咙像被异物堵住,难以吞咽,甚至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刺痛。深静脉置管,在大静脉里留置一根导管用于输液、给药,穿刺部位不仅疼痛,而且活动时还会受到限制。还有导尿管,虽然解决了排尿问题,却会给尿道带来持续的异物感和不适。这些治疗措施虽然是为了挽救生命,但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
3. 心理压力的影响
身处ICU这个陌生而充满紧张氛围的环境,周围是各种仪器发出的嘈杂声音,再加上与亲人分离,患者很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孤独等心理。他们担心自己的病情,害怕面对死亡,对未来充满了绝望。这种心理上的痛苦并不亚于身体上的疼痛,甚至可能进一步加重身体的不适,形成恶性循环。
二、镇静镇痛的重要性
1. 缓解身体痛苦
镇静镇痛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减轻患者身体上的疼痛和不适。通过使用合适的镇静镇痛药物,能够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感知,让他们从痛苦的深渊中暂时解脱出来。比如,对于术后的重症患者,合理的镇痛可以让他们在伤口愈合的过程中,减少因疼痛引起的肌肉紧张,有利于血液循环和伤口恢复。而对于那些因呼吸困难而烦躁不安的患者,适当的镇静可以让他们放松呼吸肌肉,缓解呼吸窘迫带来的痛苦。
2. 促进治疗与康复
当患者处于过度疼痛和焦虑状态时,身体会处于应激状态,这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脏负担,甚至影响到治疗效果。镇静镇痛可以使患者的身体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有助于各项治疗措施的顺利进行。例如,在进行一些有创操作时,如气管切开,镇静镇痛能让患者更好地配合,减少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同时,良好的镇静镇痛还能促进患者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利于身体机能的恢复,提高康复的速度。
3. 保护器官功能
过度的应激反应会对身体的各个器官造成损害。长期的疼痛和焦虑可能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影响营养的吸收;还可能引起内分泌失调,干扰身体的内环境稳定。镇静镇痛可以减轻这种应激反应,保护器官功能。比如,对于心脏功能不好的患者,减少因疼痛和焦虑引起的心脏负荷增加,能够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风险,保护心脏功能。
三、镇静镇痛的常用方法与药物
1. 常用方法
◦ 药物治疗:这是目前最主要的镇静镇痛方法。通过静脉注射、口服或其他途径给予镇静镇痛药物,让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药物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达到个体化的治疗效果。
◦ 非药物干预:虽然药物治疗很重要,但非药物干预也不容忽视。比如,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调整病房的灯光亮度和温度,让患者感觉更放松。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温柔的沟通,给予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也能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对于一些能够配合的患者,指导他们进行深呼吸、冥想等放松训练,同样有助于减轻痛苦。
2. 常用药物
◦ 镇痛药:
◦ 阿片类药物:这是一类非常有效的镇痛药,像吗啡、芬太尼等。它们通过作用于身体内的阿片受体,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从而达到镇痛的效果。阿片类药物镇痛作用强,适用于各种严重疼痛,但使用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抑制呼吸。
◦ 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它们主要通过抑制体内的炎症介质产生,减轻炎症反应引起的疼痛。这类药物相对比较安全,适用于轻到中度疼痛,常与阿片类药物联合使用,增强镇痛效果,同时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降低其副作用。
◦ 镇静药:
◦ 苯二氮䓬类:地西泮、咪达唑仑是常见的代表药物。它们可以作用于大脑的神经递质系统,产生镇静、催眠、抗焦虑的作用。苯二氮䓬类药物起效快,作用时间相对较短,便于调整剂量,但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依赖性和戒断症状。
◦ 丙泊酚:这是一种快速起效、短效的静脉麻醉药,具有镇静、催眠的作用。它能让患者迅速进入睡眠状态,且苏醒快而完全,常用于需要快速镇静的患者,如在进行一些紧急操作时。不过,丙泊酚使用时需要注意可能引起的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四、镇静镇痛过程中的监测与护理
1. 严密的监测
在对重症患者进行镇静镇痛的过程中,严密的监测至关重要。医护人员会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因为镇静镇痛药物可能会对这些生命体征产生影响,比如导致血压下降、呼吸减慢等。通过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能够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还会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疼痛反应等,以此来评估镇静镇痛的效果是否合适。
2. 精心的护理
◦ 呼吸道护理:对于使用镇静镇痛药物的患者,由于其呼吸功能可能受到抑制,呼吸道护理尤为重要。护士会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帮助痰液排出,防止肺部感染和肺不张。同时,确保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通畅,及时清理气道分泌物。
◦ 皮肤护理:长时间处于镇静状态的患者,活动能力受限,容易发生压疮。护士会定时为患者更换体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减压床垫等,预防压疮的发生。
◦ 心理护理:虽然患者处于镇静状态,但心理护理同样不能忽视。护士会经常与患者轻声交流,即使患者无法回应,也能让他们感受到关怀和支持。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在进行操作前会耐心解释,减轻他们的恐惧和不安。
五、关于镇静镇痛的常见误区
1. 担心药物成瘾
很多人担心使用镇静镇痛药物会导致患者成瘾。实际上,在ICU中使用这些药物是为了治疗患者的疼痛和焦虑,与日常生活中因非医疗目的使用成瘾性药物有本质区别。而且,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会尽快减少药物用量并停药,成瘾的可能性极小。
2. 认为不用药更好
有些家属觉得让患者硬扛着疼痛,不用镇静镇痛药物,会让患者更坚强,对病情恢复更好。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过度的疼痛和焦虑会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损害,影响治疗和康复。适当使用镇静镇痛药物,让患者在相对舒适的状态下接受治疗,才更有利于病情的好转。
3. 忽视非药物干预的作用
部分人只关注药物治疗,而忽视了非药物干预在镇静镇痛中的作用。其实,营造良好的环境、给予心理支持等非药物方法,与药物治疗相辅相成,能够更好地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镇静镇痛的效果。
重症患者在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镇静镇痛作为帮助他们减轻痛苦、促进康复的重要手段,需要我们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希望通过今天的揭秘,大家能够更加了解镇静镇痛的关键知识,理解医护人员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共同为重症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代宣宣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 重症监护室(ICU)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