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大约20%的患者会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有症状的低血压,透析低血压的发生严重影响透析患者生存率,此文的意义在于帮助患者更好地认识透析低血压,以便及时识别出这部分患者,并且制定相关防治措施。
定义: 是指透析中收缩压下降>20mmHg 或平均动脉压降低10mmHg以上,并伴有低血压症状。
临床表现:早期表现:打哈欠、恶心、呕吐、腹痛、便意感、血压正常或稍有下降、脉搏加快、头晕眼花、声音嘶哑、出汗等;严重表现:面色苍白、肌肉痉挛、剧烈腹痛、呼吸困难、晕厥、意识障碍,甚至诱发心律失常、心脏骤停。
临床类型:急性(偶发性)低血压指伴有症状的收缩压突然下降,收缩压<90mmHg (1mm Hg=0.133kpa)或收缩压降幅≥20mmHg;复发性低血压指至少在50%以上的透析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压,其血压值可参照上述标准;慢性持续性低血压,透析过程中收缩压始终维持在90~100mmHg。
易发危险人群:老年、糖尿病病、自主神经病变、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包疾病。
紧急处理原则:①立即停止超滤、减慢血流量、迅速补充血容量;②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同时予以吸氧;③给生理盐水100~200 mL后、一般临床症状能减轻缓解;④症状较重者、给予高渗盐水、高渗葡萄糖及白蛋白等、甚至把体外循环的血液回到体内;⑤上述处理后病情仍不能缓解时、心源性休克者给予升压药;⑥症状严重者应停止透析、并应积极寻找诱发低血压的原因。
透析低血压的防治护理
一、防止过渡超滤:
1、认识干体重的重要性,避免超滤过快与过量,老年患者应匀速超滤;
2、透析期间体重严格控制在<1kg⁄d,两次透析期间体重应控制在干体重的4%-5%;
3、根据患者自身变化情况定期调整干体重。
二、维持渗透压
三、改变超滤模式:对有低血压倾向的患者可用血液滤过或序贯透析。
四、控制机上进餐:
1、透析中进食会增加腹腔脏器的血液需要量引起血压下降,应尽量避免或减少血压透析中过量进食。
2、若进食宜选择在透析开始的1-2h时进行,选择对血压影响较小的蛋白类食物嘱患者细嚼慢咽控制进食量及速度。
五、合理使用降压药:对透析中经常发生低血压的老年患者应减量或暂停一次降压药。
六、治疗基础病变,纠正并发症:积极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改善心功能,控制感染控制血糖等均可减少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
七、合理选择透析器:宜选用生物相溶性好的透析器,对年老体弱的患者或者体重较小患者适当采用小面积透析器。
八、加强透析过程的监护:密切监测透析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一般病人每小时监测一次,重症病人15~30min一次。
九、加强健康教育:告诉患者在透析结束后起床不要过快,避免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做好心理疏导,消除惧怕心理,增加病人依从性,降低或预防低血压低发生。
(董奕君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肾脏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