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肾功能不全或肾衰竭患者。透析过程中,血液通过透析器被净化,以去除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血液透析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治疗过程,而是需要良好的护理和注意事项来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并减少并发症。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液透析前后的护理与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和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这一过程。
1.血液透析前的护理
1.1透析前的身体准备
在进行血液透析之前,患者需要做好充分的身体准备。这包括控制饮食、保持身体水分平衡以及监测体重变化。透析患者通常需要限制饮水量和盐分的摄入,以避免体内水分过多而导致透析负担加重。患者的体重变化可以反映体内水分的积累情况,因此在透析前称量体重是十分必要的。患者在透析前应保持皮肤的清洁,尤其是透析通路部位,如动静脉瘘或导管部位,必须保持无菌状态,以预防感染风险。
1.2心理准备与沟通
心理调节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尤为关键,因为透析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治疗过程,容易让患者感到心理负担加重。患者常常会感受到焦虑、抑郁或无助等情绪,这些负面情绪若得不到及时疏导,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护理人员需在日常护理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耐心解释透析的流程及其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治疗,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同时,家庭的关怀和情感支持能够极大提升患者的心理韧性,帮助他们更从容地接受并适应透析生活。1.3设备与透析通路检查
透析前,设备的检查与透析通路的评估至关重要。透析机和透析器需要确保正常运作,护理人员需定期维护和检查设备,确保所有参数设定正确。透析通路的检查是透析前的一个重点。透析通路分为动静脉瘘和中心静脉导管两种类型。动静脉瘘的通畅性需要通过触诊和听诊来确认,而中心静脉导管则需要确保没有阻塞或感染的迹象。透析通路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透析的效果,因此必须仔细检查。
2.血液透析后的护理
2.1监测生命体征
透析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是判断透析效果和身体状况的重要指标。透析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体温等生命体征。由于透析过程会去除体内过多的水分,患者可能出现低血压症状,因此血压的监测尤为重要。患者透析结束后若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卧床休息,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并适时采取措施。心率的异常变化也可能反映透析过程中电解质失衡等问题,需及时处理。
2.2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透析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低血压、抽筋、恶心、呕吐等。护理人员需要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并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些问题。低血压是最常见的透析后并发症,通常是由于体液过度去除所致。出现低血压时,应让患者平卧并抬高双腿,同时补充盐水或生理盐水以提升血压。抽筋则可能与电解质不平衡有关,通常通过调整透析液中的电解质浓度或口服补钙药物进行缓解。恶心、呕吐等症状也可能与透析相关,护理人员需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透析方案。
2.3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透析后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透析患者的饮食需严格控制,尤其是水分、电解质(如钠、钾、磷)和蛋白质的摄入。过量摄入水分可能导致体内水潴留,加重心脏负担;钾和磷的过多摄入则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影响心脏功能。患者在透析后需继续保持清淡、低钠、低钾的饮食。透析患者还应适量运动,以保持良好的体力和精神状态,但需避免过度疲劳。适当的锻炼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心理健康,减少透析带来的负面影响。
结语: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病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方式,但透析前后的护理同样不可忽视。合理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提高透析的效果,还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对透析前后的护理和注意事项的充分了解,患者和护理人员可以共同努力,确保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汪淑玉 永城市人民医院 肾病内科血液净化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