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疤痕的形成是烧伤患者面临的一个常见且棘手的问题,它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貌美观,还可能对身体功能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从专业外科视角深入了解烧伤疤痕的形成机制,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烧伤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一、烧伤疤痕的形成机制
当皮肤遭受烧伤时,热力会对皮肤的各层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根据烧伤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一度烧伤、二度烧伤和三度烧伤。不同深度的烧伤对皮肤的损害程度不同,形成的疤痕也有所差异。
1.浅度烧伤(一度烧伤):仅伤及表皮层,表现为皮肤发红和疼痛。由于表皮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在恰当处理后能较快恢复正常,一般不会留下明显疤痕。
2.中度烧伤(二度烧伤):会损伤到真皮乳头层以下,部分毛囊、汗腺等皮肤附属器也会受损。伤口愈合过程中,真皮层中的成纤维细胞会大量增殖并合成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来修复受损组织。如果这一修复过程失衡,如胶原蛋白过度沉积,就会形成增生性疤痕。这种疤痕突出于皮肤表面,质地较硬,颜色可能发红或发紫,还常常伴有瘙痒等不适症状。
3.深度烧伤(三度烧伤):累及皮肤全层甚至皮下组织、肌肉、骨骼等。这类烧伤愈合后会形成严重的挛缩性疤痕。因为大面积的组织缺失,在愈合过程中周围的皮肤会向中心牵拉,导致关节活动受限、五官变形等情况,严重影响身体功能和外观。
此外,烧伤后的感染、创面愈合时间过长、个体的遗传因素以及受伤部位皮肤的张力等,都可能对疤痕的形成产生影响。例如,烧伤创面若发生感染,会进一步加重组织损伤,干扰正常的愈合过程,增加疤痕形成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二、烧伤疤痕的预防措施
防烧伤疤痕的形成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现场急救、创面处理、营养支持、压力治疗和功能锻炼等环节。
1.现场急救:一旦发生烧伤,首要任务是迅速脱离热源。如果是火焰烧伤,应立即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灭火;若是热水烫伤,要尽快脱去被热水浸湿的衣物,避免强行撕扯,从而引起皮肤损伤加重。用流动的凉水持续冲洗烧伤部位,以降低局部温度,减轻热力对皮肤的进一步损伤,缓解疼痛。
2.创面处理:轻度烧伤可在医生指导下自行涂抹一些烫伤膏等药物。对于中、重度烧伤,必须及时送往医院进行专业的创面清理、消毒和包扎等处理。医生会根据烧伤的程度和面积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如采用湿性愈合疗法等先进的创面处理技术,促进创面早日愈合,减少疤痕形成的风险。
3.营养支持:烧伤患者在恢复期间应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蛋白质有助于创面的修复。同时,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促进新陈代谢,也对预防疤痕形成有一定帮助。
4.压力治疗:在创面愈合后,可根据医生的建议适时开始压力治疗。使用弹力绷带、压力衣等对烧伤部位进行持续适度的压力压迫,抑制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殖,减少胶原蛋白的合成,从而有效预防增生性疤痕的形成。
5.功能锻炼:对于烧伤涉及关节部位的患者,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就要开始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避免因疤痕挛缩导致关节活动受限。锻炼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活动强度。
6.药物及物理治疗:使用含硅胶的敷料覆盖伤口可减少炎症反应,进而降低瘢痕形成的风险。还可以考虑使用抗生素药膏进行治疗,以预防感染。对于已经形成的疤痕,可以考虑使用物理光纤仪器进行修复,通过发出特定波长的光线刺激皮肤细胞的再生和胶原蛋白的增生,改善疤痕的外观。
总之,烧伤疤痕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烧伤疤痕的形成几率,减轻疤痕对患者身体功能和外观的影响,让患者能够更好地恢复正常生活。
(郑伟才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烧伤整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