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帮助许多妈妈顺利迎接新生命,但术后留下的疤痕,却成了不少妈妈的烦恼。不仅影响美观,要是护理不当,疤痕增生还可能带来瘙痒、疼痛等不适。别担心,只要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就能有效避免疤痕增生,让疤痕尽快恢复。下面就给大家分享剖宫产疤痕护理的实用妙招。
一、认识剖宫产疤痕
1. 疤痕形成的过程:剖宫产时,医生会在妈妈的腹部切开皮肤和子宫,取出宝宝后再进行缝合。伤口愈合的过程中,身体会启动自我修复机制。首先,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会在伤口处形成血凝块,起到止血作用。接着,成纤维细胞会大量聚集在伤口部位,分泌胶原蛋白,填补伤口的缺损。随着时间推移,胶原蛋白不断沉积,逐渐形成疤痕组织。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护理不当,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胶原蛋白合成过多,就容易导致疤痕增生。
2. 疤痕增生的表现:疤痕增生通常在术后几周开始出现,表现为疤痕部位隆起、增厚,颜色变深,呈红色或紫红色。增生的疤痕质地较硬,表面不平整,有时还会伴有瘙痒、疼痛等症状。特别是在天气变化或情绪波动时,瘙痒和疼痛可能会加重。而且,增生的疤痕不仅影响腹部的美观,还可能给妈妈们带来心理压力,影响生活质量。
二、剖宫产疤痕护理方法
1. 伤口愈合初期护理:
1.1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术后,医生会在伤口处覆盖敷料,一般在术后2 - 3天,医生会查看伤口情况并更换敷料。在此期间,要注意保持伤口周围皮肤的清洁,避免沾水。如果不小心弄湿了敷料,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更换。出院后,在伤口完全愈合之前,洗澡时要避免让水直接冲洗伤口,可以选择擦浴的方式。同时,要保持伤口周围皮肤干燥,防止细菌滋生,降低感染风险。因为伤口一旦感染,会刺激疤痕组织过度增生,影响疤痕的恢复。
1.2 避免牵拉伤口:在伤口愈合初期,要尽量减少腹部的活动,避免大幅度的动作,如弯腰、侧身、大笑等,这些动作可能会牵拉伤口,影响愈合,甚至导致伤口裂开。起身时,可以用双手支撑床面,缓慢用力,避免腹部突然用力。睡觉时,最好选择仰卧位或侧卧位,避免压迫伤口。另外,穿衣服时也要注意,选择宽松、柔软的衣物,避免紧身衣物摩擦伤口。
2. 伤口愈合后期护理:
2.1 涂抹祛疤产品:当伤口愈合良好,表面结痂脱落后,可以开始涂抹祛疤产品。市面上有很多种祛疤产品,如硅酮凝胶、疤痕贴等。硅酮凝胶能在疤痕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保持疤痕的水分,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从而减少疤痕增生。疤痕贴则具有一定的压力,可以压迫疤痕,促进疤痕的平整。使用祛疤产品时,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均匀涂抹或粘贴在疤痕部位,坚持使用,一般需要持续3 - 6个月,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2.2 按摩疤痕:适当的按摩可以促进疤痕部位的血液循环,帮助软化疤痕,减少疤痕增生。在伤口愈合后,就可以开始按摩。按摩时,用手指轻轻按压疤痕,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打圈,每次按摩5 - 10分钟,每天按摩2 - 3次。按摩的力度要适中,不要过于用力,以免造成皮肤损伤。随着疤痕的逐渐恢复,可以逐渐增加按摩的力度和时间。但如果在按摩过程中出现疼痛或不适,要立即停止。
2.3 注意防晒:疤痕部位的皮肤比较敏感,对紫外线的抵抗力较弱。如果疤痕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容易导致色素沉着,使疤痕颜色加深。因此,在外出时,一定要注意对疤痕部位进行防晒。可以使用遮阳伞、遮阳帽等物理防晒方式,避免阳光直射疤痕。如果需要涂抹防晒霜,要选择温和、无刺激的防晒霜,避免使用含有酒精、香料等成分的产品,以免刺激疤痕。同时,要注意及时补涂防晒霜,确保防晒效果。
三、饮食和生活习惯调整
1. 饮食注意事项:在疤痕恢复期间,饮食也起着重要作用。要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新鲜蔬菜水果等。蛋白质有助于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维生素C和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减少色素沉着。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大蒜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疤痕组织,加重瘙痒和疼痛症状。此外,还要减少食用海鲜、羊肉等发物,以免引起疤痕部位的过敏反应,影响疤痕的恢复。
2.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对疤痕恢复也很重要。睡眠过程中,身体会进行自我修复和调整,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和疤痕的恢复。每天要保证7 - 8小时的睡眠时间,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同时,要避免吸烟和饮酒,吸烟和饮酒会影响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不利于疤痕的恢复。另外,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因为情绪波动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疤痕的恢复。可以通过听音乐、散步、与朋友聊天等方式,缓解压力,放松心情。
剖宫产疤痕护理需要妈妈们在术后的各个阶段都加以重视。从伤口愈合初期的清洁、避免牵拉,到后期的涂抹祛疤产品、按摩、防晒,再到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每一个环节都做好,就能有效避免疤痕增生,让疤痕尽快恢复,帮助妈妈们更好地恢复自信,享受新生命带来的喜悦 。
(李佩 商丘仁和中医院 妇产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