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在挽救患者生命、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输血并非绝对安全,患者在接受输血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各种不良反应。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输血反应及其处理方法,以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对输血安全的警惕性。
一、发热反应
症状表现:发热反应是输血过程中最常见的反应之一,患者体温升高,常伴有寒战、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处理方法:
立即停止输血:一旦发现发热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
保持患者通气畅通: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病情变化。
物理降温:高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冷敷、擦浴等。
应用抗过敏药物:遵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以减轻过敏反应。
二、过敏反应
症状表现: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
处理方法:
立即停止输血:发现过敏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高流量吸氧,如有呼吸困难,协助医生进行气管切开。
应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等,以缓解过敏症状。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定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
三、溶血反应
症状表现:溶血反应是输血反应中最严重的一种,表现为贫血、黄疸、血尿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
处理方法:
立即停止输血:发现溶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
保留余血和病员血标本:以便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双侧腰部热敷:以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
碱化尿液:遵医嘱静脉输注碳酸氢钠,增加血红蛋白溶解度,减少沉积。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尿少、尿闭者,按急性肾衰竭处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血浆交换:严重贫血者,酌情行血浆交换,以减轻溶血反应。
四、循环负荷过重反应(急性肺水肿)
症状表现:循环负荷过重反应表现为呼吸急促、咳嗽、咳泡沫痰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肺水肿。
处理方法:
停止输血: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
帮助患者端坐:以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四肢轮扎:用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在四肢轮流结扎,以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高流量吸氧:通过25%-30%的酒精湿化后吸入,以改善肺部气体交换。
应用药物:遵医嘱应用镇静、镇痛、扩血管、强心、利尿等药物,以减轻心脏负荷。
五、细菌污染反应
症状表现:细菌污染反应表现为发热、寒战、全身不适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
处理方法:
立即停止输血:发现细菌污染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
送化验室检查:将剩余血送化验室进行血培养和药敏试验。
给予抗生素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定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
六、大量输血后反应
症状表现:大量输血后可能出现低体温、碱中毒、暂时性低钙血症等反应。
处理方法:
间隔输入新鲜血:在连续输入几个单位库血时,应间隔输入新鲜血。
补充钙剂:大量输血达1000毫升以上时,遵医嘱静注10%葡萄糖酸钙,以预防低钙血症。
七、疾病感染反应
预防措施:
严格体检供血者:对供血者进行严格体检,优选供血者,避免使用有黄疸史、肝病、肝功能异常或有疟疾史者的血液。
严格消毒:严格各类器械消毒,认真执行无菌操作,以减少输血过程中的感染风险。
总结
输血反应虽然常见,但通过医护人员的密切监测和及时处理,大多数反应都能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在接受输血前,应如实告知医护人员自己的过敏史、疾病史等相关信息,以便医护人员选择合适的输血制品,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同时,医护人员也应加强对输血反应的认识和处理技能,提高对输血反应的警惕性和应对能力,以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夏婷婷 范县人民医院 输血科 主管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