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别把行走后下肢疼痛当小事,小心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2025-01-12 18:3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日常生活的忙碌与奔波中,我们时常会忽略身体发出的某些细微信号,尤其是那些似乎无关痛痒的小不适。行走后的下肢疼痛,或许正是这样一个容易被我们轻视的症状。然而,在这看似平常的疼痛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定义与病因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引起肢体慢性缺血的疾病。其患病率超过10%,仅次于冠心病和脑卒中,是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疾病的主要病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都会损害动脉内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得动脉管壁增厚、硬化,形成斑块,最终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

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

1、间歇性跛行:这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在行走一段距离后(如200-300米),出现下肢的沉重、酸痛或麻木感,迫使患者停下休息。休息后症状可缓解,但再次行走时症状会重复出现。这种疼痛通常表现为腿部沉重、酸痛、无力感,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行走困难。

2、静息痛:随着病情的加重,即使在休息状态下(如夜间睡眠时),患者仍感到下肢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下肢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静息时肢体仍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出现持续性疼痛。

3、下肢发凉、麻木:由于下肢动脉狭窄导致血液供应不足,无法维持正常的肢体温度,同时神经末梢也因缺血出现功能障碍。患者常感到下肢发凉、麻木,尤其在冬季或寒冷环境下更为明显。

4、溃疡与坏疽:下肢远端(如足趾、足部或小腿)出现皮肤破损、溃疡,甚至坏疽。这是由于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受伤组织的修复能力降低,容易出现溃疡、坏疽等并发症。溃疡难以愈合,严重时可导致坏疽,甚至需要截肢。

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应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可帮助改善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和血管扩张药物等。

3、血管腔内治疗: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选择血管腔内治疗,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PTA是通过导管将扩张球囊送至狭窄或闭塞的血管部位,然后充气扩张球囊,从而扩张血管通道。如果血管弹性回缩或出现夹层等情况,可以植入支架以维持血管通畅。

4、外科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动脉旁路移植术和血管重建手术。

愿每一位朋友都能拥有强健的体魄,轻盈的步伐,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享受到行走带来的乐趣与自由。让我们携手并进,在健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共同迎接每一个充满阳光与希望的日子。

(张华 新乡市中心医院 普外二科血管与减重代谢外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