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引起肢体慢性缺血的疾病。该病发病率日益增高,若不及时防治,可致残致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以下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五个致命前兆,帮助大家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1. 间歇性跛行
这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患者在行走一段距离后,会出现小腿或大腿肌肉的酸胀、疼痛,像被绳子勒住一样,必须停下来休息才能缓解。这种疼痛与普通疲劳不同,它每次出现的时间和距离会越来越短,比如最初走500米才疼,后来走200米就开始发作。如果单侧腿频繁出现这种症状,建议尽快就医检查。
2. 腿部温度差异
健康状态下,双腿的温度应该是一致的。但动脉硬化严重时,患病侧的脚摸起来会冰凉,甚至夏天也感觉寒冷,需要穿厚袜子。这是因为血管狭窄导致供血不足,皮肤表面温度下降。可以自己用手背对比两脚脚背或脚踝的温度,如果温差明显,需高度警惕。
3. 皮肤和指甲变化
供血不足还会导致腿毛脱落变稀疏,皮肤干燥发亮,颜色发白或发紫。脚指甲生长缓慢,变厚变脆,甚至出现纵向裂纹。有些人脚底或脚趾会出现难以愈合的小伤口,起初像普通擦伤,但几周都不结痂,逐渐溃烂发黑。这些都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重要线索。
4. 静息痛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当侧支代偿也不足以维持肢体的需求时,血供最差的趾端部分会出现昼夜不停的疼痛,称为静息痛。常伴有皮肤呈蜡纸样改变,趾甲生长缓慢且变形增厚,患足潮红但上抬时又呈苍白色,小腿肌肉萎缩。静息痛是患肢趋于坏疽的前兆,应尽快就医治疗。
5. 全身症状及并发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还可能伴随其他全身症状,如血压异常升高,尤其是舒张压(低压)持续超过90mmHg;血糖控制不稳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下肢血管病变;长期抽烟的人血管收缩功能下降,会加速病情恶化。如果同时有胸痛、头晕等心脑血管问题,更要全面排查血管健康。
病因及预防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因除了年龄增长和遗传因素外,生活习惯也有很大影响。高油高盐饮食、缺乏运动、吸烟等都是可控风险。建议每年做一次踝肱指数(ABI)检查,用血压计测量脚踝和上臂血压比值,数值低于0.9提示可能存在下肢缺血。
日常预防方面,控制基础疾病是关键。高血压患者需按时服药,将血压维持在合理范围;糖尿病患者要控制餐后血糖;每天坚持快走等适量运动,促进侧支循环建立;饮食上多吃深海鱼、燕麦等健康食品,少吃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
结语
腿脚发麻不一定是腰椎问题,如果麻木感从脚底向上蔓延,伴有针刺感或蚂蚁爬行感,要优先排查血管病变。血管健康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管住嘴、迈开腿、定期查。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千万不要轻视,及时就医接受相关检查和治疗,才能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吕忠俊 南阳市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