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痛是很多人常有的困扰,可能是搬重物后的酸痛,也可能是莫名的隐隐作痛,严重时连穿衣、抬手都困难。这时候,放射检查就像医生的得力助手,能帮我们找出肩膀痛背后的原因。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放射检查是怎么发挥作用的。
一、肩膀痛可能的病因
1. 肩周炎: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五十肩”,多发生在50岁左右的人群。主要症状是肩膀逐渐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尤其是向外展、上举、后伸这些动作,就像肩膀被什么东西卡住了一样,而且夜晚疼痛会更明显,严重影响睡眠。随着病情发展,肩膀的活动范围会越来越小,甚至梳头、系扣子这些日常动作都难以完成。
2. 颈椎病:现在很多人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这就容易引发颈椎病。颈椎病变后,可能会压迫到神经,导致肩膀疼痛。这种疼痛通常还会伴有颈部的不适,比如颈部僵硬、酸痛,有时疼痛还会沿着手臂放射,手指可能会有麻木、无力的感觉。
3. 肩袖损伤:多见于经常做肩部上举、外展动作的人群,像运动员、体力劳动者。肩袖是肩膀周围的一组肌腱,当它受伤时,肩膀会出现疼痛,尤其是在做一些特定动作时,比如伸手拿高处的东西,疼痛会突然加剧。而且肩膀的力量会减弱,严重时手臂可能无法正常抬起。
4. 肩部肿瘤:虽然相对少见,但肩部的肿瘤也可能引起肩膀痛。肿瘤会侵犯周围的组织,导致疼痛逐渐加重,还可能伴有局部的肿胀、肿块,严重影响肩膀的正常功能。
二、放射检查的类型及作用
1. X线检查:这是最基础的放射检查,就像给肩膀拍了一张简单的照片。它能清楚地看到肩膀的骨骼结构,比如肩胛骨、锁骨、肱骨等。如果是肩周炎,X线可能显示肩部的骨质有轻度疏松,关节间隙可能会稍有改变。对于颈椎病,X线能看到颈椎的生理曲度是否变直,椎间隙是否狭窄,椎体边缘有没有骨质增生,这些都是判断颈椎病的重要依据。要是肩膀有骨折,X线更是能一目了然,清晰地显示出骨折的部位和类型。不过,X线对于软组织的显示效果不太好,像肩袖、肌肉等,很难看出是否有损伤。
2. CT检查:CT检查就像是把肩膀切成一片片来观察,能提供更详细的骨骼信息。它对骨骼的细微结构显示得非常清楚,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比如肩胛骨的粉碎性骨折,CT能更准确地显示骨折线的走向、骨折块的移位情况,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在诊断颈椎病时,CT可以看到颈椎间盘是否突出,突出的程度和方向,以及是否压迫到了周围的神经和血管。对于肩部的肿瘤,CT能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肿瘤对周围骨质的破坏情况,为判断肿瘤的性质提供重要线索。
3. MRI检查:MRI堪称检查肩膀的“王牌”,它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超强。对于肩袖损伤,MRI能清晰地显示肩袖肌腱是否断裂、撕裂的程度和范围,还能看到周围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是否有损伤。在诊断肩周炎时,MRI可以发现关节滑膜的增厚、关节腔的积液,以及早期的软骨损伤,这些都是X线和CT难以发现的。对于肩部肿瘤,MRI不仅能显示肿瘤的位置和大小,还能通过观察肿瘤的信号特点,更准确地判断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以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4.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操作简单、方便,还能实时观察肩膀的动态。它可以清晰地看到肩部的软组织,如肩袖、肱二头肌长头腱等。对于肩袖损伤,超声能发现肌腱的增厚、回声改变,以及是否有撕裂。而且,超声还能检测到关节腔的积液,观察积液的量和性质。此外,超声检查还可以在检查过程中让患者活动肩膀,观察软组织的运动情况,对于诊断一些运动相关的肩部疾病很有帮助。
三、发现问题后的应对措施
1. 及时就医:如果肩膀痛持续不缓解,或者疼痛越来越严重,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你的症状、病史,结合放射检查的结果,做出准确的诊断。在就诊时,要详细向医生描述肩膀痛的情况,比如疼痛的部位、程度、发作时间、加重或缓解的因素等,这些信息对医生诊断很有帮助。
2. 积极治疗:如果是肩周炎,早期可以通过休息、热敷、理疗等方法缓解疼痛,同时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爬墙运动、画圈运动等,帮助恢复肩膀的活动范围。对于颈椎病,根据病情的轻重,可以选择牵引、按摩、药物治疗,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肩袖损伤如果是轻度的,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如休息、制动、药物治疗等;如果损伤严重,可能需要手术修复。对于肩部肿瘤,医生会根据肿瘤的性质和分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
3. 日常护理: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肩膀,避免过度劳累和受伤。比如,搬重物时要注意姿势,避免突然用力;长时间使用电脑时,要调整好桌椅的高度,保持正确的坐姿。同时,要适当进行肩部的锻炼,增强肩部的肌肉力量,提高肩膀的稳定性。
老是肩膀痛别忽视,放射检查能帮我们找到病因。了解这些知识,当肩膀痛来袭时,我们就能更好地应对,让肩膀早日恢复健康 。
(董凯峰 河南省睢县中医院 影像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