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脑为“髓海”,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与心、肝、脾、肺、肾等脏腑密切相关,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中医脑病日常保健,强调的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饮食起居、情志调节等方面,来达到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的目的。以下是一些简单而有效的小习惯,它们能在日常生活中悄然助力,成就大脑的大健康。
一、合理膳食,滋养髓海
均衡营养:中医认为,饮食是人体获取营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途径。保持饮食的均衡与多样化,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大脑的健康至关重要。适当增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鱼类、坚果类食物,以及富含维生素B群的全谷物、绿叶蔬菜等,有助于改善脑功能。
食疗养生:中医食疗讲究“药食同源”,许多食物本身就具有药用价值。例如,核桃形似大脑,被誉为“智慧果”,常食可益智健脑;黑豆、黑芝麻等黑色食物入肾经,有助于补肾填精,滋养髓海;而枸杞、菊花等则能清肝明目,保护视神经。
节制饮食:暴饮暴食不仅损伤脾胃,还会影响气血生成与运行,间接影响大脑供血供氧。因此,中医提倡“饮食有节”,每餐七八分饱,避免过食肥甘厚腻之品。
二、规律作息,养精蓄锐
充足睡眠:良好的睡眠是大脑修复与再生的关键时期。中医强调“子午觉”,即晚上11点至凌晨1点是胆经和肝经当令的时间,此时进入深睡眠有助于养阴血、调阴阳。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定时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调整生物钟,提高睡眠效率。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顺应自然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养生之道。
适度午休:短暂的午休能够迅速恢复精力,提高工作效率。中医认为午时(11点至13点)是心经当令,适当休息可养心安神。
三、情志调节,和合五脏
保持乐观:中医认为,情志活动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密切相关,长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会损伤脏腑,影响气血运行,进而影响大脑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是维护大脑健康的重要因素。
适度放松:工作之余,通过冥想、瑜伽、太极拳等方式,让身心得到放松,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睡眠质量,促进大脑健康。
社交互动:人是社会性动物,良好的社交关系能够带来愉悦感,增强自信心,减少孤独感。中医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能够调和情志,促进气血流通。
四、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有氧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能够增加心肺功能,提高大脑的供血供氧能力。中医强调“动则生阳”,适量的运动能够激发人体的阳气,增强体质。
手指操:中医有“十指连心”之说,手指的活动与大脑的功能密切相关。经常做手指操,如弹琴、打字、编织等,可以锻炼手指的灵活性,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延缓大脑衰老。
太极与八段锦:太极和八段锦等传统养生运动,注重内外兼修,通过缓慢柔和的动作,达到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效果,对大脑健康大有裨益。
五、环境调适,营造舒适空间
保持空气清新:良好的空气质量对大脑健康至关重要。定期开窗通风,使用空气净化器,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助于减少大脑缺氧的风险。
适宜温湿度:中医强调“天人相应”,环境的温湿度对人体的健康有直接影响。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
减少噪音干扰: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会对大脑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尽量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有助于大脑的健康。
总之,中医脑病日常保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饮食、作息、情志、运动、环境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持之以恒的小习惯,逐渐积累,才能成就大脑的大健康。在日常生活中,让我们从点滴做起,用中医的智慧,守护我们的大脑健康。
(白方会 南阳市中心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