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失眠如同一个恼人的“夜魔”,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夜晚来临,本应是身心放松、进入甜美梦乡的时刻,可有些人却翻来覆去难以入眠,要么数小时眼睁睁看着天花板,要么好不容易睡着,却多梦易醒,醒来后疲惫不堪,一整天都没精打采。长期如此,不仅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还会对身心健康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别着急,中医调理就像一位温柔的“睡眠守护者”,有着独特的方法给大脑“哄睡”,助你重拾优质睡眠。
一、探寻失眠的根源
中医认为,失眠的成因错综复杂,涉及人体多个脏腑功能失调以及气血紊乱。
情志因素首当其冲,长期的焦虑、抑郁、压力过大等不良情绪,如同心中的“乱麻”,会扰乱心神。心主神明,心神不宁,睡眠自然难以安稳。想象一下,大脑在夜晚本应平静如湖水,却因这些情绪波澜起伏,怎么能安然入睡呢?比如上班族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激烈的职场竞争,整日忧心忡忡,到了晚上,思绪仍停不下来,脑海中不断浮现工作的琐事,焦虑感愈发强烈,导致失眠。
饮食不节也是一大“罪魁祸首”。过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或者睡前吃东西、饮酒,都会给脾胃带来负担,产生痰湿、积热等病理产物。脾胃运化失常,一方面气血生化无源,无法滋养心神;另一方面,痰湿、积热上扰心神,使人心烦意乱,难以入眠。就像炉灶里的火太旺,烟雾弥漫,扰乱了周围的宁静,大脑在这样的“烟熏火燎”下,无法放松进入睡眠状态。
再者,作息不规律,长期熬夜,打破了人体的生物钟,如同扰乱了军队的作息时间,使得脏腑气血运行紊乱。夜晚是人体阳气潜藏、阴气盛长之时,若此时不睡觉,阳气不能归位,虚浮于外,扰动心神,就会引发失眠。经常通宵达旦追剧、玩游戏的年轻人,时间一长,生物钟完全颠倒,即使想早睡也难以入睡,陷入了失眠的困境。
另外,年龄增长、久病体虚、房事不节等因素,会导致人体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肝肾不足则血不养心,神无所依,也容易出现失眠、多梦、易醒等症状。中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衰退,肝肾逐渐亏虚,失眠问题往往随之而来。
二、中医调理的“法宝”
1.中药调理:滋养脏腑,安神定志:中医根据不同的辨证论治,开出个性化的中药方剂,为失眠患者量身定制“安神汤”。对于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常伴有心悸、健忘、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等症状,归脾汤是常用良方。方中人参、白术、黄芪、甘草补脾益气,使气血生化有源;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酸枣仁、远志、茯神安神定志,诸药合用,养心健脾,气血充足,心神得养,睡眠自然安稳。若属肝郁化火型,表现为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大便干结,龙胆泻肝汤加减可清肝泻火,龙胆草、黄芩、栀子苦寒泻火,泽泻、车前子清热利湿,当归、生地养血滋阴,以防苦寒伤阴,火去神安,失眠症状得以缓解。对于阴虚火旺型,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等,六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加减,滋补肾阴,降火安神,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补肾滋阴,黄连、黄芩清热泻火,阿胶、鸡子黄养血滋阴,交通心肾,使水火既济,大脑平静入睡。
2.针灸推拿: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针灸在治疗失眠方面功效显著。医生选取特定穴位,如百会、神庭、印堂、四神聪、内关、神门、三阴交等,用毫针刺入穴位,通过提插、捻转等手法,刺激穴位,激发经气。百会位于头顶,为诸阳之会,可升阳举陷,安神醒脑;神庭、印堂镇静安神;四神聪健脑益智;内关宽胸理气,宁心安神;神门为心经原穴,可宁心定志;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三脏,滋阴养血。这些穴位相互配合,如同为身体的经络气血“修路搭桥”,使气血通畅,心神得养。每次针灸后,患者往往会感觉身心舒畅,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睡眠质量逐渐改善。推拿按摩同样有效,专业推拿师先用揉、按、推等手法放松头颈部、肩部及背部的紧张肌肉,疏通局部经络,改善血液循环。然后重点按摩一些安神穴位,如涌泉穴,每晚睡前用拇指指腹按压涌泉穴3-5分钟,力度适中,以穴位处有酸胀感为宜,涌泉穴为肾经首穴,按摩此穴可引火归元,滋阴降火,宁心安神,帮助大脑迅速进入睡眠状态。
3.情志调节:解开“心结”,平静心神:情志调节是中医治疗失眠的重要一环。中医强调“百病生于气”,不良情绪是失眠的重要诱因,因此要学会调节情绪,给自己的心灵“松绑”。患者可尝试多种方法,如冥想,每天花15-30分钟,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闭上眼睛,专注于呼吸,排除杂念,让思绪平静下来,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对心神的扰动。深呼吸练习也很简单易行,当感到焦虑、难以入睡时,慢慢地用鼻子吸气,使腹部膨胀,然后用嘴巴呼气,重复几次,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放松身体。此外,培养兴趣爱好,如绘画、书法、瑜伽等,转移注意力,让精神有寄托,避免整日沉浸在烦恼之中,心情愉悦了,睡眠也就跟着改善了。
4.饮食调养:滋养身心,助眠有方:合理的饮食调养对失眠患者至关重要。日常饮食中,多吃一些具有安神助眠功效的食物,如百合、莲子、酸枣仁、桂圆、小米等。百合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可煮百合粥,将百合与大米一起煮粥,睡前食用,既能养心安神,又易消化;莲子养心益肾、补脾止泻,莲子心还能清心火,可做莲子百合汤,睡前喝一碗,清热安神;酸枣仁是中医常用的安神药,可将酸枣仁炒熟研末,每晚睡前用温水冲服6-10克,宁心安神效果显著;桂圆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可与红枣一起煮水饮用,滋养气血,改善睡眠;小米营养丰富,且色氨酸含量高,色氨酸能促使大脑分泌褪黑素,帮助入睡,每晚喝一碗小米粥,温暖脾胃,助眠效果良好。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睡前喝咖啡、浓茶等兴奋神经的饮品,给睡眠营造一个良好的饮食环境。
5.起居有常:顺应生物钟,养成好习惯: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是改善失眠的基础。每天尽量定时上床睡觉、起床,即使是周末也不要相差太多,保持规律的作息,让生物钟稳定运行。睡前避免剧烈运动、看刺激的影视剧或玩电子产品,这些活动会使大脑兴奋,难以平静。可以泡个热水澡,水温在40-45℃为宜,时间15-2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身心;或者听舒缓的音乐,读一本轻松的书,让大脑逐渐进入放松状态,为入睡做好准备。卧室环境也很重要,保持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湿度,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为睡眠创造一个舒适的“小窝”。
失眠成习惯虽然令人苦恼,但中医调理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多样的治疗手段,从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调节情志、饮食起居等多个方面入手,全方位给大脑“哄睡”。只要患者坚持运用这些方法,耐心调理,相信不久的将来,就能告别失眠,每晚都能拥有香甜的美梦,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新的一天。
(沙书娅 河南省胸科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