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类风湿关节炎,如何识别与应对?

2024-07-02 09:4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手、足等小关节的对称性、多关节炎症。该病病程长、易反复,常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及早识别并妥善应对类风湿关节炎至关重要。

一、类风湿关节炎的识别

症状观察

类风湿关节炎的典型症状包括关节肿胀、疼痛、僵硬,这些症状通常出现在双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小关节,也可累及大关节。关节僵硬尤其在早晨起床时最为明显,活动后会有所缓解,但僵硬持续时间往往较长,可达1小时以上。此外,患者还可能伴有低热、乏力、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体格检查

医生会详细检查患者的关节情况,评估关节的活动度是否受限,是否存在压痛、畸形等体征。双手小关节对称性受累、关节僵硬和压痛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典型体征。同时,医生会注意患者是否存在类风湿结节,这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特殊表现,通常出现在皮下,质地较硬,无压痛。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依据。类风湿因子(RF)是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指标,但阳性率并非100%,且特异性不高。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指标之一。此外,血沉和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在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通常会升高,有助于判断体内是否存在炎症反应。

影像学检查

X线、磁共振成像(MRI)或超声检查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在疾病早期,X线可能显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破坏等特征。MRI和超声能够更早期地发现关节滑膜增厚、炎症渗出等病变,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二、类风湿关节炎的应对

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等。同时,戒烟限酒,减少对关节的不良刺激。

居住环境:保持干燥温暖,减少寒湿刺激。

日常活动:合理使用辅助器具,如拐杖、轮椅,减轻关节负担。行动时注意安全,防止跌倒损伤关节。避免长时间重复性的关节动作,如长时间打字、编织等,减少关节劳损。

物理治疗

热敷:可促进关节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患者在家可用热毛巾敷于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

按摩:能放松肌肉,缓解关节僵硬。应由专业按摩师操作,力度适中,避免损伤关节。

康复训练:如手部抓握练习、腿部屈伸动作等,可增强关节稳定性与灵活性。

心理关怀

类风湿关节炎病程长、易反复,患者常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家人应给予支持,鼓励其积极面对。患者自身也可参加病友交流活动,分享经验,增强抗病信心。

规范药物治疗

抗风湿药物:如甲氨蝶呤等,能抑制免疫反应,减轻关节滑膜炎症,缓解疼痛与肿胀。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能减轻炎症和疼痛。

糖皮质激素:在病情严重时可迅速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有副作用,需谨慎。

生物制剂:靶向性强,针对特定免疫靶点精准打击,对病情较重、传统药物效果不佳者效果显著,但价格相对较高。

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是监测病情的关键。通过检查血液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等,以及关节影像学检查,医生能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应按照医生安排的时间定期复诊,不可自行中断复查。

综上所述,类风湿关节炎的识别与应对需要综合考虑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因素。一旦确诊,患者应积极调整生活方式、进行物理治疗、接受心理关怀、规范药物治疗,并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通过这些综合措施的实施,患者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闫佳恒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风湿病一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